北京电力医院

2014年新技术推介之三:皮肤科开展光动力治疗

时间:2014-08-1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新楼投运后,北京电力医院皮肤科开展的艾拉-光动力疗法,填补了医院在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更多病患解除了痛苦,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光动力疗法的适应症有:尖锐湿疣、痤疮、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与HPV感染相关的各种皮肤病(如寻常疣、扁平疣以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日光性角化病和脂溢性角化 、鲍温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医院皮肤科开展光动力疗法以来,主要应用与治疗各部位尖锐湿疣、痤疮及宫颈高危HPV感染的相关疾病。

  光动力疗法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是由光能激发光敏剂后,引起的一种光化学反应,可用来选择性地破坏生物组织。目前应用最广的光动力疗法是以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称为ALA-PDT(艾拉),其原理是:艾拉(5-ALA)在参与体内血红素的合成时产生中间物质强光敏剂PpIX(原卟啉IX),病变处细胞摄入光敏剂后,在特定光源作用下发生反应,产生氧自由基、单态氧等物质,由此损伤细胞膜和血管内皮细胞,选择性地杀伤病变细胞而达到治疗目的。

  尖锐湿疣既往的治疗面临一个“极易复发”的困境,是因为亚临床病灶、HPV潜伏感染普遍存在。艾拉-光动力可以快速去除显性病灶,同步治疗亚临床病灶和潜伏感染,是亚临床和潜伏感染的唯一直接无创治疗手段。通过3阶段治疗方案兼顾显性病灶、隐性病灶的同步治疗,提高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彻底清除HPV感染,显着降低复发率。特殊部位,如宫颈、尿道口、肛管的尖锐湿疣,光动力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特制的光纤达到传统治疗不能触及的位置,能够完全去除病灶、预防复发,并且不改变正常生理结构、不影响生理功能。

  宫颈高危HPV感染是造成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必要条件,艾拉-光动力已获批准应用于合并HPV感染的宫颈疾病的干预性治疗。主要应用于以下相关疾病:1、用于治疗高危型HPV阳性,持续感染一年以上患者;2、用于治疗高危型HPV阳性,宫颈CINⅠ患者;3、用于治疗高危型HPV阳性,病毒载量高于100pg/mL,伴其他相关宫颈症状患者。现已证实光动力疗法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无创治疗方法,可消除HPV感染,并且术后不会对宫颈的机能造成影响。

  光动力治疗痤疮通过外用皮肤光敏剂后采用LED红光照射,可直接杀死痤疮丙酸杆菌,并选择性地破坏部分皮脂腺,减少毛囊阻塞,对治疗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疗效显着,是国内外痤疮治疗的领先技术和首选方法。同时,光动力治疗痤疮还能刺激皮肤胶原蛋白的生长,从而促进受损部位的恢复,不仅能有效治愈痤疮,还能同时修复痘坑痘印、疤痕,恢复皮肤的光滑细腻。

医院动态

更多 >

2014年新项目推介:消化内科开展胃肠电图及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消化内科新引进的最新胃肠动力治疗仪,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具有胃肠动力障碍症状(胃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便秘等)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其原理是通过外加电流刺激驱动胃肠起搏点,模拟健康人胃肠电信号,促使紊乱的胃肠电活动产生跟随效应,以恢复正常节律,从而达到各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生物反馈治疗。此项治疗技术操作简便,只需将电极片置于患者胃肠起搏点的相应体表投影,每次治疗约15-30分钟,每天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约1-2个疗程患者的症状即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众所周知,人体各部位的运动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电活动,我们通常称之为“生物电”,如心电、脑电等。胃肠电的产生就是胃肠蠕动的结果。胃肠电图的检测方法同心电图和脑电图一样,都是利用皮肤电极从人体腹壁体表进行记录。我们将皮肤电极置于胃肠部位相应检测点,记录出胃肠电信号,作为胃肠功能活动的客观生物电指标,根据胃肠电波形及参数的改变,对患者作出某些胃肠疾病的诊断。这项检查操作简单,无损伤、无痛苦、无禁忌症,全部检查过程只需20分钟,尤其适用于腹胀、消化不良、慢性便秘病因的检查,以及老年、体弱、小儿和危重症患者胃肠疾病的无创检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小脑萎缩怎么锻炼身体
邵自强
回答: 小脑萎缩患者可通过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肌力训练、步态训练、认知训练等方式锻炼身体。小脑萎缩通常由遗传因素、脑血管疾病、酒精中毒、多系统萎缩、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有助于改善小脑萎缩患者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可以进行单腿站立、闭眼站立、平衡板训练等。单腿站立时,患者可扶住固定物体保持平衡,逐渐延长站立时间。闭眼站立需要在安全环境下进行,由家属陪同。平衡板训练可使用专业设备,通过前后左右晃动增强平衡感。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2、协调性训练 协调性训练针对小脑萎缩导致的动作不协调问题。可以进行手指对指、跟膝胫试验、交替拍手等练习。手指对指要求患者用食指快速交替触碰自己的鼻尖和检查者的手指。跟膝胫试验需仰卧位,用一侧脚跟沿另一侧小腿滑动。交替拍手训练双手协调性,可配合节奏进行。训练时注意动作准确性,速度可逐渐加快。 3、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延缓肌肉萎缩。可进行抗阻训练如弹力带练习、哑铃训练等。弹力带训练包括上肢的屈伸、外展内收动作,下肢的屈髋、伸膝动作。哑铃训练选择适当重量,进行上肢屈伸练习。训练时注意呼吸配合,避免屏气。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疲劳为宜,每周进行多次短时间训练。 4、步态训练 步态训练针对小脑萎缩导致的步态异常。可以进行直线行走、跨越障碍、上下台阶等练习。直线行走要求患者沿直线行走,保持步幅一致。跨越障碍训练设置不同高度障碍物,练习抬腿高度。上下台阶训练需在扶手辅助下进行,注意安全。训练时可使用助行器辅助,逐渐增加难度。 5、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有助于改善小脑萎缩伴随的认知功能障碍。可以进行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执行功能训练等。记忆训练包括数字记忆、图形记忆等。注意力训练可使用找不同、连线测试等方法。执行功能训练包括分类排序、问题解决等任务。训练内容应与日常生活结合,难度逐步提高。 小脑萎缩患者锻炼时需注意安全,避免跌倒受伤。训练环境应保持整洁,移除障碍物。锻炼强度要个体化,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锻炼计划,结合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日常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坚持锻炼。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