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人民医院

CT磁共振室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1994年8月的GE普通CT、1998年3月的GE MaxPlus0.5T磁共振,分别可以对全身各部位多种疾病做断层扫描诊断,尤其脑血管疾病和全身各部位肿瘤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开创了医院当今两项尖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先河;

2006年磁共振开展了MRA(磁共振颅脑血管成像)、MR脑白质纤维束成像、MRU(磁共振泌尿系统成像)等特色新技术;

2007年开展了CTPA(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U(CT泌尿系成像)、CTVE(CT仿真内镜)、齿科重建技术、骨骼、血管三维重建等特色技术;

2009年购置双源CT,开展了CTCA(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双能量血管成像等特色技术。

科研成果:

郑福卿:1999年6月,《门静脉炎栓的CT研究》被全球远程医疗与国际东西方医学研究协会评选为优秀科研成果奖。

任启义:1999年9月,《CT介入的临床应用》获寿光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科室设备:

1994年8月,购置美国GE公司Sytec2000i普通CT1台,价值360万元,2005年淘汰;

1998年购置美国GE公司MaxPlus0.5T磁共振1台,2006年淘汰;

2001年购置美国GE公司ProSpeed AI螺旋CT1台,价值420万元;

2005年购置德国西门子16层螺旋CT(SOMatom Sensation16)价值800万元;

2006年购置飞利浦公司高磁场双梯度1.5T磁共振(Achieva 1.5TNoVA Dual)1台,价值1200万元;

2009年10月购置西门子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1台,价值2000万元。

科室文化:

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用心服务,病人至上。

咨询电话:0536-5261557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口腔内缝针后伤口溃烂
徐建威
回答: 口腔内缝针后伤口溃烂可能与伤口感染、缝线刺激、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处理。口腔黏膜修复能力较强,但溃烂可能影响愈合,需排查感染或异物反应。 口腔内缝针后伤口溃烂常见于术后护理不当。进食过热或过硬食物可能摩擦伤口,导致缝线松动或黏膜损伤。口腔内细菌数量较多,食物残渣滞留易引发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出现此类情况。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必要时拆除刺激缝线并重新处理创面。 少数情况下伤口溃烂与缝线材质过敏有关。可吸收缝线中的聚乳酸成分可能引发局部免疫反应,表现为持续疼痛伴白色伪膜覆盖。部分患者对尼龙缝线产生排异反应时,会出现肉芽组织增生。需通过病理检查排除口腔扁平苔藓等基础病变。临床常用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严重感染者需联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 保持口腔清洁是预防溃烂的关键措施。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可用生理盐水轻柔漱口。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酸性或辛辣食物刺激。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异味分泌物时须立即复诊。长期不愈的溃烂需活检排除恶性肿瘤可能,必要时采用激光或冷冻治疗促进愈合。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