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急诊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急诊科是省内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具有明显创伤救治技术特色的技术全面的急诊科,是山西省“三甲”医院中建科最早、分专业最早、固定急诊医护人员最早的科室。急诊科占地960?,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全省急救中心,是首批国际紧急救援网络中心。年急诊量4万余人次,抢救人数20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95%左右,住院观察人数500余人次,年手术例数200台。
  急诊科的前身,是由80年代前期旧门诊楼急诊室发展而来,当时只有一个诊室,经过多年积累与努力,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设置有:分诊室、处置室、抢救室、观察室、临时输液室、急诊专用层流手术室、重症监护室(EICU)。有独立的挂号室、药房及供急诊科专用的辅助检查部门(B超室、CT室、放射科、检验科)等。
  急诊科现任主任杨晓明教授,为中华医学会急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省急诊分会主任委员、省卫生厅急诊质量控制部副主任。我科承担着每届急救医学年会任务,以及急救沙龙和各种培训班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地区急救分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培训工作。
  急诊科1999年成立急救教研室,具备健全的临床梯队和科研能力,各级医师总人数29名,正高4名,副高7名,中级14名,初级4名。200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是我省唯一急救医学硕士授予点,有硕士生导师二名,已培养硕士40余名。
  急诊科科室注重创伤的急救和治疗,针对多发伤涉及多科室归属过程中的问题,有一个综合救治的程序。首先以危及生命最主要的颅脑外伤为重点救治内容,兼顾胸腹四肢的稳定。今年来还开展了对连枷胸的手术固定,更加提高了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也保证了医疗安全,减少了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急诊科目前担负本科生、硕士生、成人教育、全科医学、急危重症等科目的教学任务。在创伤、中风、内科各种急诊和中毒等方面在省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急诊科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论著6部,电子读物1部,承担省级科研项目六项,获多次国家级省级奖励。承担的省级课题《超早期微创伤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顺利结题。对多脏器功能障碍、严重多发伤、各种休克、各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等有诸多研究。
  急诊科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使用面积,成立省内最大的创伤救治中心及脑血管意外救治中心,发展亚专业,进一步加强危急重症监测治疗。急诊ICU争取获得国家重点专科项目资助。规范化急救医师培训,形成全省规范化急救培训基地。
  急诊科入口处设置有开放式预检分诊台,负责急诊患者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合理安排就诊秩序(按碗戴颜色进入各级程序)。预检为一级患者,即急危重症患者,需立即进行抢救,患者即刻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进行抢救,同时行急诊辅助检查和专科急会诊,视病情病种进一步分流患者:急诊手术、EICU或ICU、专科病区住院;预检为二级患者,即该患者可能有潜在的生命危险,应立即送入各专业诊室,优先就诊;预检为三级患者,送各专业诊室侯诊;预检为四级患者,建议其在急诊相关专业候诊或到门诊就诊。
  急诊科注重创伤的急救和治疗,针对多发伤涉及多科室进行综合救治。首先以危及生命最主要的颅脑外伤为重点救治内容,兼顾胸腹四肢的稳定。今年来还开展了对连枷胸的手术固定,更加提高了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吃了一点点海带能喝感冒灵颗粒吗
马晓斌
回答: 吃了一点点海带通常可以喝感冒灵颗粒,两者一般不会产生相互作用。感冒灵颗粒主要用于缓解感冒症状,海带作为食物适量食用不影响药效。 感冒灵颗粒是一种复方感冒药,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过敏的作用。海带富含碘和膳食纤维,属于常见海产品,正常饮食摄入量不会干扰药物吸收或代谢过程中关键酶活性。从药物代谢角度分析,感冒灵颗粒的成分与海带中的营养物质不存在已知的显著相互作用,临床也未报道过相关不良反应案例。感冒期间适量食用海带还能补充矿物质,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 极少数对海带过敏或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人群需谨慎。海带中较高含量的碘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控制摄入量。若既往有海产品过敏史,食用后出现皮疹、呕吐等症状时应暂停服用感冒灵颗粒并及时就医。感冒灵颗粒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可能引起嗜睡,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服用感冒灵颗粒期间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饮酒或辛辣刺激性食物。感冒期间可适当增加温水摄入量,有助于稀释痰液和促进药物代谢。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感冒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海带作为日常食材无需刻意回避,但需注意控制单次食用量不超过50克。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