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共25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在我省神经病学创始人李文铎教授等老一辈医生的辛勤努力下,于1959年成立,是山西省神经病学专业建科最早的科室,经过艰苦创业,神经内科在1979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我省第一个神经病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在第二任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名医魏利华教授等专家的辛勤耕耘下,科室全面发展、实力逐渐壮大,在医疗、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赢得社会广泛赞誉。科室于1999年被山西省卫生厅评为山西省医学重点学科,2002年被授予山西省巾帼文明示范岗。
  神经内科进入新世纪以来,新一代学科带头人牛小媛主任带领全科医护人员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如今的一院神经内科已拥有71张床位,有省内先进、管理规范的神经中央监护室(设有8张床位),配有最先进的监护抢救设备,为危重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等患者的抢救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恢复期脑血管病人开设了语言吞咽及物理康复室,配备专用康复器材,有专职语言康复师1名,物理治疗师3名,对病人进行正规系统的训练,形成了完整的卒中单元,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的神经内科已是誉满三晋、硕果累累。近五年来,神经内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期刊陆续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收录7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各类科研项目约50项,累计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级项目25项,院内基金20项,近五年来科室共获得山西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五项,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神经内科目前有医护人员8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者1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1名(不含退休专家),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者10名。硕士生导师人数及博士学位人数均位居全省之首。护理队伍中有硕士研究生一名,是我省唯一一位神经病学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因此,我们有省内最杰出的人才团队。
  神经内科长期以来,科室门诊人数居全省之首。病房设有71张床位(含重症监护室),语言及物理康复室,形成了完整的卒中单元;科室还拥有视频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等先进设备。2001年设立了脑血管病动物实验室,2007年成立神经病学研究室,含神经病理室,神经电生理室,神经免疫室,神经遗传室。近5年,我科参与国家级课题三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一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近20项。4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在研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参编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在国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1篇,有7篇被SCI收录(第一作者4篇),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文13篇。
  神经内科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已形成以脑血管病、癫痫、神经变性病为主的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2005年后又新增了脱髓鞘病、神经肌肉病等。脑血管病方面着力于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卒中后康复治疗机制的研究,对山西省煤工尘肺患者合并脑梗死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研究,开展了部分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研究,2011年进行了脑卒中筛查的启动工作,被卫生部授予为“脑卒中筛查基地医院”,是山西省唯一的一所基地医院。未来三年将进行全省范围脑卒中筛查工作,拟建立10万名卒中高危病人的资料库及1万病人的DNA样本库。癫痫病方面,着重于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耐药基因PGP蛋白表达的研究等。难治性癫痫是癫痫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探讨其发病机制对指导临床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神经变性病重点是针对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揭示了apoE亚型特异性神经毒作用的分子机制;对中药远志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包括中药远志对老年性痴呆海马超微结构、Tau蛋白磷酸化、突触素、ChAT及海马在体LTP的影响;帕金森病多巴胺受体的研究:采用雷氯必利做多巴胺受体的配体,研究帕金森病早、中、晚期多巴胺D2受体的变化趋势,以及与临床表现、各种运动并发症与受体变化的相关性,是国内最早的相关研究。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