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同仁医院

消化内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同仁医院消化内科拥有多名临床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擅长消化道常见病及疑难病例的治疗工作,配备有高级进口电子内窥镜和高频电微波治疗仪,幽门螺旋菌(HP)检测仪,并将引进开展胶囊小肠镜和结肠镜检查,进行胃肠镜摘息肉等手术及丰富的无痛胃肠镜检查技术。
  开展消化道疾病的内窥镜手术,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菌的根治术和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选普查、消化道肿瘤的双介入治疗,所进行的上、下消化道肿瘤的内支架治疗居国内领先水平,开展慢性肝病、免疫性肝病、脂肪肝的中西医结合和治疗。
  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它基本上24小时不间断工作,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发生病变,常见的有炎症、出血、溃疡、肿瘤等。由于消化道疾病的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通过内窥镜检查才能得到资料获得明确诊断。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害怕不做内窥镜检查而耽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现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无痛胃肠镜检查已在国内开展,它采用先进的静脉麻醉技术和进口麻醉药,在心电、血压、呼吸全程监护下进行检查,安全有效快捷方便,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帮患者解除检查的恐惧。
  同仁医院内窥镜室自2001年起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项目,至今已完成近万例次,由资深麻醉师和消化科医生亲身操作,患者在无痛麻醉状态下进行胃肠镜检查和内窥镜手术,安全无痛苦,取得了良好效果,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得到广大患者的赞誉。同时近期引进了胶囊小肠镜盒结肠镜检查设备,用于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和小肠检查,满足高端体检的需求。最近医院又按照内窥镜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对内窥镜室进行升级扩建,除了分室检查,还增设了复苏休息室,让检查完的患者有个舒适的休息地方,候诊室又安装了风幕空调机,让检查者和陪护人员倍感关爱。内窥镜室全体医护人员以仁爱、创新的理念服务于患者。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火中取栗 虎口拔牙

7月30日晚8点左右,上海市同仁医院东院介入中心导管手术室内仍灯火通明。39岁的陈先生口含胃镜,忐忑、疲倦地侧卧在导管手术台上。陈先生身旁的三名医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显示屏,或把着胃镜,或操控着机器及钳夹,凝神静气地为陈先生做着食管支架回取手术…… 来自南方某城市的陈先生5个月前不幸遭遇车祸。送入当地医院抢救时发现食管、纵膈和主动脉破裂,危在旦夕。抢救过程中医生使用带膜支架为他封堵了破裂的食管和主动脉。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陈先生保住了生命,病情也逐渐趋于稳定。今年6月,医生准备为他回取食管支架时发现食管内增生的肉芽已经使食管腔严重狭窄,不仅找不到通常被用以回收支架的线环,甚至丝毫看不到食管支架的上、下端口,回取支架无从下手。感到棘手的当地医生向上海市同仁医院介入中心的茅爱武主任求助。茅主任飞赴当地医院,在电脑中查阅了病人的影像资料后发现了严峻的事实:病人急救时放置的食管支架属于普通覆膜支架,这种支架除中间部分覆膜外上、下两端各有1.5cm左右的膨大部分网格完全裸露,现裸露的膨大部分金属网格已经完全被包埋在食管壁的肌层,这部分食管内膜表面又覆盖了厚实的肉芽致管腔狭窄;更为可怕的是支架上口端缘的一则已挤压左边支气管并向支气管腔内凹陷,而其下缘膨大部分的金属网格已与降主动脉壁紧密贴合。这就意味着:如果不及时取出支架,不仅食管内增生的肉芽会不断引起食管梗阻,几乎没有可永久解决的办法,而且支架上口端缘随时会磨穿左支气管导致穿孔,甚至支架下端膨大部分可能磨损贴合在一起的主动脉造成破裂大出血;而如果考虑回取支架则不仅面临将包埋在食管肌层的金属网格剥离的困难,而且稍有不慎就会立刻引起左支气管以及夹或扯破降主动脉支架贴合处造成大出血。由于病人车祸后曾出现纵隔脓肿和感染,考虑粘连因素再次外科手术的可能性已被排除。在与当地医生充分讨论,与患者和家属反复沟通后,茅主任果断决定将病人带回上海治疗。 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和准备,7月30日上午10点茅爱武主任带领另2名医生开始了支架回取操作。让同仁介入科医生觉得挑战的是:取此支架需紧贴左支气管和主动脉壁从增生肉芽和内膜中将支架钢丝逐根剥离,以往回取支架主要使用的拉扯动作在这位病人身上就可能会引发支气管穿孔和主动脉破裂风险。3位医师身着10余斤重铅衣,耐心地使用以活检钳夹咬的方法将覆盖支架的肉芽和食管内膜一点一点咬破、挖除,使包埋于内膜下的支架金属网逐渐显露。然后用鳄鱼钳逐根抓、夹金属网丝小心提拉,慢慢分离。从上午10点多起,除去中途让病人休息了2次,累计工作超过7个半小时,终于使支架所有金属网丝游离出食管膜,最后成功从上端口将整个支架牵拉取出。手术成功后患者和家属感激涕零。 通过此次手术,同仁医院介入诊疗中心的茅爱武主任也想通过媒体友情提示医疗同道们:谨慎使用食管支架,尤其是对良性病变的患者,千万莫使支架成为影响病患痊愈的障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止疼药吃完4小时喝酒了
于淑霞
回答: 止疼药吃完4小时后饮酒可能增加胃肠道刺激或肝脏负担,通常不建议这样做。常见止疼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与酒精相互作用的风险包括胃肠黏膜损伤、肝功能异常等。 酒精与止疼药代谢均需经过肝脏,两者同时存在可能加重肝脏代谢压力。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代谢时产生的中间产物需要谷胱甘肽解毒,酒精会消耗谷胱甘肽储备,增加肝毒性风险。非甾体抗炎药类止疼药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酒精则刺激胃酸分泌,两者协同作用易引发胃黏膜充血甚至溃疡。部分止疼药可能增强酒精中枢抑制作用,出现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 特殊情况下如必须饮酒,需确保肝功能正常且无胃肠病史,饮酒量控制在最低限度。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水杨酸类药物与酒精同服可能延长凝血时间,增加出血风险。既往有酒精性肝病或胃溃疡病史者,即使间隔4小时也应严格避免饮酒。某些缓释剂型止疼药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4小时未完全代谢完毕时仍存在相互作用可能。 出现腹痛、恶心或皮肤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应避免在服药期间饮酒,服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禁忌事项。建议用药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适量增加饮水促进药物排泄,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