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同仁医院

高点占位,乘势而上 凝心聚力“创”三甲

时间:2014-06-2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日前,借助上海市同仁医院融入交大医学院的良好机遇,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的高度和起点,正以项目负责人申报的课题包括:由同仁医院牵头,中国医大第一医院、首都大学北京佑安医院、中三大学第三医院、东南大学中大医院以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万方数据医疗事业部,东软集团股份公司共同参与的国家863项目:肿瘤微创治疗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由同仁医院牵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交通大学微纳研究院、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微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项目:纳米载药控释复合涂层技术消化道支架研制 ;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抗炎性趋化因子抑制剂在胆胰癌支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微纳米技术的载药小肠支架研制;上海市卫计委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胆脾同治”法调节恶性梗阻性黄疸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建设和发展重点学科任务艰巨,硬基础和软实力是前提,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已成为学科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将继续在医疗、科研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加快学科建设;构建多学科、多专业相互支撑的医疗救治体系,努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打造特色“中心”品牌。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身创建工作,坚决打好打赢这场创建三甲医院的攻坚战。

医院动态

更多 >

火中取栗 虎口拔牙

7月30日晚8点左右,上海市同仁医院东院介入中心导管手术室内仍灯火通明。39岁的陈先生口含胃镜,忐忑、疲倦地侧卧在导管手术台上。陈先生身旁的三名医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显示屏,或把着胃镜,或操控着机器及钳夹,凝神静气地为陈先生做着食管支架回取手术…… 来自南方某城市的陈先生5个月前不幸遭遇车祸。送入当地医院抢救时发现食管、纵膈和主动脉破裂,危在旦夕。抢救过程中医生使用带膜支架为他封堵了破裂的食管和主动脉。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陈先生保住了生命,病情也逐渐趋于稳定。今年6月,医生准备为他回取食管支架时发现食管内增生的肉芽已经使食管腔严重狭窄,不仅找不到通常被用以回收支架的线环,甚至丝毫看不到食管支架的上、下端口,回取支架无从下手。感到棘手的当地医生向上海市同仁医院介入中心的茅爱武主任求助。茅主任飞赴当地医院,在电脑中查阅了病人的影像资料后发现了严峻的事实:病人急救时放置的食管支架属于普通覆膜支架,这种支架除中间部分覆膜外上、下两端各有1.5cm左右的膨大部分网格完全裸露,现裸露的膨大部分金属网格已经完全被包埋在食管壁的肌层,这部分食管内膜表面又覆盖了厚实的肉芽致管腔狭窄;更为可怕的是支架上口端缘的一则已挤压左边支气管并向支气管腔内凹陷,而其下缘膨大部分的金属网格已与降主动脉壁紧密贴合。这就意味着:如果不及时取出支架,不仅食管内增生的肉芽会不断引起食管梗阻,几乎没有可永久解决的办法,而且支架上口端缘随时会磨穿左支气管导致穿孔,甚至支架下端膨大部分可能磨损贴合在一起的主动脉造成破裂大出血;而如果考虑回取支架则不仅面临将包埋在食管肌层的金属网格剥离的困难,而且稍有不慎就会立刻引起左支气管以及夹或扯破降主动脉支架贴合处造成大出血。由于病人车祸后曾出现纵隔脓肿和感染,考虑粘连因素再次外科手术的可能性已被排除。在与当地医生充分讨论,与患者和家属反复沟通后,茅主任果断决定将病人带回上海治疗。 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和准备,7月30日上午10点茅爱武主任带领另2名医生开始了支架回取操作。让同仁介入科医生觉得挑战的是:取此支架需紧贴左支气管和主动脉壁从增生肉芽和内膜中将支架钢丝逐根剥离,以往回取支架主要使用的拉扯动作在这位病人身上就可能会引发支气管穿孔和主动脉破裂风险。3位医师身着10余斤重铅衣,耐心地使用以活检钳夹咬的方法将覆盖支架的肉芽和食管内膜一点一点咬破、挖除,使包埋于内膜下的支架金属网逐渐显露。然后用鳄鱼钳逐根抓、夹金属网丝小心提拉,慢慢分离。从上午10点多起,除去中途让病人休息了2次,累计工作超过7个半小时,终于使支架所有金属网丝游离出食管膜,最后成功从上端口将整个支架牵拉取出。手术成功后患者和家属感激涕零。 通过此次手术,同仁医院介入诊疗中心的茅爱武主任也想通过媒体友情提示医疗同道们:谨慎使用食管支架,尤其是对良性病变的患者,千万莫使支架成为影响病患痊愈的障碍。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