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人民医院

胸心外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廊坊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已有27年的历史,人才济济、设备先进,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大型抢救设备。对肺部疾病、食管疾病、纵隔肿瘤、心脏疾病、胸壁胸膜疾病、胸外伤、微创手术等有丰富的医疗经验。科室还聘请北京胸外科专家定期指导和坐诊。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如何看待和治疗乳腺纤维腺瘤

有许多青少年女性读者来信说自己的乳腺上发现长了肿块,到医院就医医生说是乳腺纤维腺瘤可能性大而且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后不久乳腺上又长出了肿块,再去医院就医医生仍然说还是纤维腺瘤仍需要手术切除。读者问,总这么长了切、切了长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啊。为此,我们专访了廊坊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乳腺肿瘤专科)高云主任请他为读者解疑答惑。高主任就此问题阐述了以下观点,供读者参考。 乳腺纤维腺瘤是非常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多发于20岁至40岁的青、中年女性,近年来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其发病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过高有关,但近年来研究发现,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除了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平衡失调有关外,可能与自身乳腺腺体结构不良、心理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不规律或过快、喜食辛辣食物、肥胖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因为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影响着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乳腺纤维腺瘤的恶变率一般在5%左右,治疗当以手术切除为主首选。 目前,许多人对乳腺纤维腺瘤存在有一些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为乳腺纤维腺瘤通过服药治疗能够消除而无须手术,一些患者为此耗费了大量时间和财力。关于乳腺纤维腺瘤能否通过吃药消除,目前医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不能通过服用药物而治愈的疾病。临床上确实见到一些服用药物后消失的乳腺肿块,这些肿块大多是乳腺增生的结节,而不是乳腺纤维腺瘤。(2)认为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后易复发。社会上甚至流行着一种说法,“不切没事,越切越多”。其实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常识的。诚然,临床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术后复发的病例,但乳腺纤维腺瘤复发并非因手术刺激所致。作为已发现的乳腺纤维腺瘤,一经手术切除就已不复存在。术后肿瘤复发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新发生的肿瘤,二是术前存在的一些小病灶逐渐增大变得可触及而已。乳腺纤维腺瘤有多发生长的特点,少者一个,多者几个,甚至双侧乳腺均呈现多发纤维腺瘤。因此出现所谓“复发”就不难理解了。临床上有一些减少术后复发的措施:一是术中必须完整切除肿瘤包膜,一般要求除肿瘤瘤体外,还需将肿瘤周围少量正常组织一并切除。二是术前详细检查,将已存在且可能切除的肿瘤一次切除,以免残留。当然,术后应定期复查,发现肿瘤复发还是要及时处理的。目前,有许多新的外科微创技术已应用于临床,肿瘤切除手术变得越来越简单,患者对于手术不必有太多顾虑,但选择微创方法切术肿瘤时还是慎重为宜。(3)认为乳腺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瘤 ,治疗与否无所谓。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阐明:第一,未经病理证实,不能确定在乳腺生长的肿瘤肯定为良性肿瘤。临床上有10%左右的分叶形乳腺恶性肿瘤在临床表现上酷似乳腺纤维腺瘤,而乳腺恶性肿瘤一旦延误治疗时机将会对生命带来危害。第二,受妊娠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乳腺纤维腺瘤生长迅速,可能出现恶变等不良后果。因此,女性在妊娠前除常规妇科检查外,还应把乳腺检查作为常规检查,以免在妊娠期发现乳腺肿瘤处理起来出现前瞻后顾的困难。若发现乳腺肿瘤,在妊娠前切除为好。第三,乳腺纤维腺瘤仍有5%左右的恶变率,让肿瘤长期在体内存在并非上策,特别是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迅速而且有年轻化趋向。 总体来说,虽然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但我们不应该盲目乐观或因种种顾虑而使其不能得到正确处理,从而贻误病情。乳腺纤维腺瘤一经发现或发现乳腺出现肿块,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的乳腺肿瘤专科诊治,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刚打的耳洞几天之后痒痒是怎么回事
何海贤
回答: 刚打的耳洞几天后发痒可能与局部刺激、过敏反应、轻微感染、愈合反应或接触性皮炎等因素有关。耳洞发痒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轻微疼痛或渗出,可通过消毒护理、更换饰品材质、外用药物等方式缓解。 1、局部刺激 耳洞穿刺后局部组织受到机械性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释放组胺等物质引发瘙痒。日常需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避免抓挠或频繁触碰。若伴随轻微红肿,可局部冷敷缓解症状。 2、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耳钉金属材质过敏,常见于镍合金饰品。过敏时耳垂可能出现丘疹伴瘙痒,建议更换为医用钛钢或纯金材质。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或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3、轻微感染 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发热、黄色分泌物。需每日用碘伏消毒两次,严重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避免游泳、泡澡等可能污染创面的活动。 4、愈合反应 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可能引发瘙痒,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保持耳部干燥通风,勿强行转动耳钉。可适量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5、接触性皮炎 消毒剂残留或护肤品接触可能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伴瘙痒,需停用可疑产品。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地奈德乳膏,配合口服西替利嗪糖浆控制症状。 耳洞护理期间应避免辛辣饮食和酒精摄入,睡眠时保持侧卧减少压迫。选择透气性好的耳堵,每日观察有无异常渗出。若瘙痒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剧烈疼痛、化脓,需及时就医排查蜂窝织炎等严重感染。恢复期内不建议频繁更换耳饰,通常6-8周后可稳定佩戴轻质饰品。 何海贤主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