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共2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普外科一病区位于新病房楼16楼东区,现有固定床位41张,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2人,科室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诊治水平位于省内前茅。我们将秉承精益求精、诚心为病人的精神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普外科一病区主要业务范围包括:
  1、胃肠疾病:胃癌,胃肠间质瘤,各种原因肠梗阻,各种消化道瘘,肠道炎性疾病,十二指肠淤滞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等,能开展根治性全胃切除、胃癌扩大根治、联合脏器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及各种转流、代胃手术等,手术操作规范,精细。
  2、结直肠与肛管疾病:结直肠癌,腺瘤恶变,家族性息肉病,肛裂痔,肛瘘及慢性难治性便秘等,早已开展低位直肠癌保肛,保留盆腔植物神经手术,PPH手术,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手术。
  3、周围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栓塞,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瘘等。
  4、腹外疝:各种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脐疝等,已开展各种应用人工材料无张力疝修补及成形术。
  普外科一病区除此以外在阻塞性黄疸的诊治,微创外科手术亦有深入研究。
  普外科二病区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先进集体,主要诊治胃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甲状腺肿瘤以及小儿先天性畸形。现定编床位46张。目前有医护人员24名,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2人,硕士5人,造瘘口治疗师1人,全年住院人数达2000人次,其中2/3以上的病人来自全国全省各地的转诊病人,平均住院日为10天,好转率和治愈率达98%以上。
  普外科二病区最为突出特色的是胃肠道外科疾病。首先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手术在其综合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科已开展胃癌的标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多脏器联合切除根治术,使胃癌根治术术后5年生存率达63.7%,为国际先进水平。并开展多种防止术后消化液反流的新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效果良好,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并因此获得多项省厅级科研成果。我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保留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式进行了改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属于独创性手术;我科还在国内率先开展结、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扩大淋巴结清除术,降低了局部复发率。近几年来,普外二病区重视肿瘤序贯治疗,对于晚期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及腹腔肿瘤患者,改变传统单一的化疗模式,采用手术、局部置药、肝脏灌注、新辅助化疗方案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发和转移,明显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命。通过数百例的研究对比,晚期胃癌、直肠癌包括肝转移,全身淋巴结转移等,经过规范化的治疗,生存时间率明显延长。
  普外科二病区开展了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癌术中Ⅰ期背阔肌肌皮瓣岛状转移修补胸壁缺损术,另外,我科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面亦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新辅助化疗、术后化疗以及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等先进技术,对乳腺癌患者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人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在乳腺癌的术前、术中、术后治疗中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规范。
  普外科二病区开展了甲状腺癌根治性颈淋巴结廓清术,并对胸骨后甲状腺巨大肿瘤切除、甲亢外科治疗、甲状旁腺肿瘤手术具有丰富的经验。
  普外科二病区大力推广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先进的人工合成材料,治疗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脐疝,膈疝等疾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有恢复快,复发率低,病人依从性好等优点。我科还大力推广开展“PPH”手术,采用特制的仪器装置,治疗内外痔,彻底解决患者的难言之瘾,患者反应良好。
  普外科二病区特色之一是小儿外科疾病的诊治,可进行各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矫治手术,如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闭锁和狭窄、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胎粪性肠梗阻、脐膨出、腹壁裂、脐肠瘘、脐尿管瘘、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高、中、低位无肛及各种瘘)、胆道闭锁等。擅长小儿急腹症、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及泌尿生殖器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手术治疗、复杂肛门直肠畸形的矫治及便秘、失禁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普外科二病区此外在急腹症、肠瘘、便秘及复杂疮疡的治疗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并拥有全省屈指可数的造瘘口治疗师,在肠造瘘口护理及复杂疮疡的治疗方面有独特的、先进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普外科二病区如今已制定出发展规划,把“胃肠腹腔镜微创技术”和“胃肠中晚期癌症的综合治疗”作为我科的重点发展项目,我科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予以支持。患者朋友们,请你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普外二病区将向你们提供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你们的健康将得到强有力地保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曲中玉
回答: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