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 (共29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由我国外科和骨科奠基人任廷桂教授创立于解放初,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骨科专业之一,于国内最先开展了骶髂关节、髋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1961年刘广杰主任成立了假肢研究室,开展伤残肢体医疗康复研究,同年成立了儿麻后遗症矫治医学中心,开展了大量的儿麻后遗症矫治手术,获得了国家和上海市的多项嘉奖。

历经60多年的辛勤耕耘,在历任科主任的率领和几代市一骨科人的共同努力下,科室不断发展壮大,已发展成为技术力量雄厚,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优势学科。在现任学科带头人蔡郑东教授带领下,骨科分为四大特色亚学科:关节外科、骨肿瘤外科、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现有床位145张床位(南部105张,北部40张),年手术量超过4000台,门急诊人数12万余人次。

近年来,科室共获国家、省部级各类基金十余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种奖项十余项。近5年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JBJS,Spine,Cancer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近100篇,主编、主译专著12部。多次承办各类国际、国内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成立了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是华东地区唯一的骨肿瘤专业研究机构,旨在深入研究骨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新技术。科室注重学术交流与传播,与业界排名全美第一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麻省总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作为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70余名,各地进修医师二百余名,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当地专业骨干。

科室目前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7人;硕士以上学历占95%以上,5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获得各类人才计划20余人次,担任全国、上海市学术委员30人次。行政主任蔡郑东,副主任易诚青(北部),南部执行主任田纪伟。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三大外科齐联手,要津处摘巨大瘤

近日,我院成功实施一例由多学科协作完成的巨大神经肿瘤切除手术。我院神经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及麻醉科等多个学科强强“联手”为一位26岁的女性患者摘除了位于其颈部“要津”处的恶性侵蚀性纤维瘤。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是我院多学科诊治工作模式的又一次集中展现。各具优势的不同学科以循证医学为引导,全面合理地为患者诊断和治疗制定个性化综合方案。该临床模式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型医院的重要工作模式。此次多学科联合手术的成功不仅显示了这一模式的优越性,更体现了我院强大的综合医疗力量和整合水平。 来自陕西的患者张女士在两个月前开始出现左手麻木和左肩疼痛的症状。起初张女士以为是颈椎病。之后疼痛却日益加重,在来到医院进行磁共振检查后,竟发现颈部有一个巨大肿块,经穿刺活检,基本确定为恶性侵蚀性纤维瘤。 由于肿块体积很大,加上其位于颈部气管食管旁、颈椎胸椎前及左肺尖上部,与颈胸部大血管及重要神经伴行且关系密切,位置极其凶险。张女士辗转于陕西省各大医院均被告知手术难度太大,最多只能切除一半,建议她采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保守治疗措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女士的病情日渐加重,万般彷徨之下来到了我院求助。 我院神经外科主任楼美清教授在仔细询问病史,阅读各影像检查数据以及细致体检后,决定收治张女士。此时,张女士的肿块已经发展到了14厘米*7.0厘米*7.0厘米,与颈总动脉、下侧与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及椎动脉黏连,其外侧压迫臂丛神经,情况相当严峻。 神经外科当即组织胸外科、心脏外科及麻醉科的多科专家团队多进行多学科讨论,共同商榷患者诊断及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影像资料的研读,专家团队一致认为尽管肿瘤全切风险及大,容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但是切除肿瘤是唯一能使患者摆脱病痛的方法,必须迎难而上。 在制定了缜密手术方案及相应的手术预案后,神经外科联合胸外科为张女士实行了颈胸部巨大占位切除术,长达8小时的手术之后,98%的肿瘤被切除,且未损伤到肿瘤周围的血管与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左手麻木及左肩痛症状缓解,目前正在进行积极的恢复性治疗,近日即可康复出院回家。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