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国际医疗保健中心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国际医疗保健中心前身为医院友谊病房,是市政府指定对外医疗服务定点单位。1956年设立涉外门诊;1961年建立外宾病房,设床位22张;1989年,“中美友谊医学中心”建成,床位增加至28张。1993年,“国际医疗保健中心”成立并投入使用,涉外医疗服务设施达到当时国内一流。IMCC是集医疗、保健、康复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涉外医疗服务机构,常被推荐为外国领导人来访和APEC、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活动的定点医疗救护单位。1988年和1997年,IMCC两次被美国有关方面确定为戈尔副总统、克林顿总统访华在沪期间的医疗救护基地。

国际医疗保健中心南北两均设有VIP门急诊、抢救室、输液室、B超室、心电图室、放射科、检验科、药房等;特需病房内设有标准间及套房,总床位数88张。每层楼面配有活动室、配餐室及必备设施。

进入21世纪以来,IMCC涉外医疗发展迅速,其拥有一支专业的高端服务医疗团队和近百名通晓英、日、法、德国语言的专业护理队伍。IMCC还依托医院强大的医疗技术力量,得到全院数百位经验非富的专家的有力支持,不仅聘请了二十余位各科首席专家,还拥有遍及40余个专科的经验丰富的网络医师,可为门急诊和住院患者提供各种医疗保健服务。IMCC医护团队与这些医生密切合作,确保了对病人高质量服务和高治愈率,为国际友人、海内外侨胞以及国内不同阶层的朋友提供24小时各科门诊、急诊、出国体检、住院治疗以及出诊等各项健康管理服务。作为Parkway,Unitedfamilyhospital,森茂等外资医院及诊所的上级转诊医院,IMCC和这些医院及诊所密切合作,共享服务理念。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三大外科齐联手,要津处摘巨大瘤

近日,我院成功实施一例由多学科协作完成的巨大神经肿瘤切除手术。我院神经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及麻醉科等多个学科强强“联手”为一位26岁的女性患者摘除了位于其颈部“要津”处的恶性侵蚀性纤维瘤。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是我院多学科诊治工作模式的又一次集中展现。各具优势的不同学科以循证医学为引导,全面合理地为患者诊断和治疗制定个性化综合方案。该临床模式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型医院的重要工作模式。此次多学科联合手术的成功不仅显示了这一模式的优越性,更体现了我院强大的综合医疗力量和整合水平。 来自陕西的患者张女士在两个月前开始出现左手麻木和左肩疼痛的症状。起初张女士以为是颈椎病。之后疼痛却日益加重,在来到医院进行磁共振检查后,竟发现颈部有一个巨大肿块,经穿刺活检,基本确定为恶性侵蚀性纤维瘤。 由于肿块体积很大,加上其位于颈部气管食管旁、颈椎胸椎前及左肺尖上部,与颈胸部大血管及重要神经伴行且关系密切,位置极其凶险。张女士辗转于陕西省各大医院均被告知手术难度太大,最多只能切除一半,建议她采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保守治疗措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女士的病情日渐加重,万般彷徨之下来到了我院求助。 我院神经外科主任楼美清教授在仔细询问病史,阅读各影像检查数据以及细致体检后,决定收治张女士。此时,张女士的肿块已经发展到了14厘米*7.0厘米*7.0厘米,与颈总动脉、下侧与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及椎动脉黏连,其外侧压迫臂丛神经,情况相当严峻。 神经外科当即组织胸外科、心脏外科及麻醉科的多科专家团队多进行多学科讨论,共同商榷患者诊断及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影像资料的研读,专家团队一致认为尽管肿瘤全切风险及大,容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但是切除肿瘤是唯一能使患者摆脱病痛的方法,必须迎难而上。 在制定了缜密手术方案及相应的手术预案后,神经外科联合胸外科为张女士实行了颈胸部巨大占位切除术,长达8小时的手术之后,98%的肿瘤被切除,且未损伤到肿瘤周围的血管与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左手麻木及左肩痛症状缓解,目前正在进行积极的恢复性治疗,近日即可康复出院回家。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