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共39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是我院的特色学科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承。由我国著名的消化病学专家巫协宁教授始创于1985年,经过半个世纪几代消化科医生的艰苦努力,学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目前消化科共有医师35人,其中博士学历20人,硕士学历7人。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1人。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8名。科室核定床位共120张。消化科学科带头人王兴鹏教授,科主任陆伦根主任医师,执行主任(北部)万荣主任医师,执行副主任(北部)胡国勇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南部)宛新建主任医师,副主任(南部)曾悦副主任医师。

如今,消化内科已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卫生部消化内镜培训中心、卫生部住院医师和消化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所在单位,也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消化病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消化病学会主任委员和上海市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

消化科设有门诊(消化专科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脂肪肝门诊、胃食管反流门诊、胆胰门诊、便秘门诊和炎症性肠病门诊)、内镜中心、Hp室、消化疾病研究室等特色专科医疗。

在老一辈消化病学家巫协宁教授、王国良教授等带领下,逐渐形成了以王兴鹏、陆伦根、宛新建和万荣教授等为主的一支技术力量强、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学科团队。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三大外科齐联手,要津处摘巨大瘤

近日,我院成功实施一例由多学科协作完成的巨大神经肿瘤切除手术。我院神经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及麻醉科等多个学科强强“联手”为一位26岁的女性患者摘除了位于其颈部“要津”处的恶性侵蚀性纤维瘤。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是我院多学科诊治工作模式的又一次集中展现。各具优势的不同学科以循证医学为引导,全面合理地为患者诊断和治疗制定个性化综合方案。该临床模式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型医院的重要工作模式。此次多学科联合手术的成功不仅显示了这一模式的优越性,更体现了我院强大的综合医疗力量和整合水平。 来自陕西的患者张女士在两个月前开始出现左手麻木和左肩疼痛的症状。起初张女士以为是颈椎病。之后疼痛却日益加重,在来到医院进行磁共振检查后,竟发现颈部有一个巨大肿块,经穿刺活检,基本确定为恶性侵蚀性纤维瘤。 由于肿块体积很大,加上其位于颈部气管食管旁、颈椎胸椎前及左肺尖上部,与颈胸部大血管及重要神经伴行且关系密切,位置极其凶险。张女士辗转于陕西省各大医院均被告知手术难度太大,最多只能切除一半,建议她采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保守治疗措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女士的病情日渐加重,万般彷徨之下来到了我院求助。 我院神经外科主任楼美清教授在仔细询问病史,阅读各影像检查数据以及细致体检后,决定收治张女士。此时,张女士的肿块已经发展到了14厘米*7.0厘米*7.0厘米,与颈总动脉、下侧与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及椎动脉黏连,其外侧压迫臂丛神经,情况相当严峻。 神经外科当即组织胸外科、心脏外科及麻醉科的多科专家团队多进行多学科讨论,共同商榷患者诊断及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影像资料的研读,专家团队一致认为尽管肿瘤全切风险及大,容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但是切除肿瘤是唯一能使患者摆脱病痛的方法,必须迎难而上。 在制定了缜密手术方案及相应的手术预案后,神经外科联合胸外科为张女士实行了颈胸部巨大占位切除术,长达8小时的手术之后,98%的肿瘤被切除,且未损伤到肿瘤周围的血管与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左手麻木及左肩痛症状缓解,目前正在进行积极的恢复性治疗,近日即可康复出院回家。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