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征医院

呼吸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内科成立于1980年,先后于1990年,1996年批准成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担任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院(5,7,8年制)本科生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呼吸病学教学工作。历任主任有邓琨教授、叶曜岑教授、罗文侗教授、修清玉教授、李兵教授。现任主任李兵教授,副主任方正副教授。
  呼吸内科拥有一个优秀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团队,现有医师12人,技术人员4人,护理人员2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主治医师5人,获博士学位者7人,获硕士学位者4人。目前科室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迄今共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近30余名。近年科室人员有3人次分别入选学校5511人才建设梯队以及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
  呼吸内科设有肺功能室,纤维支气管镜室,病原微生物室,可满足独立开展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研究的需要。
  呼吸内科自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以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肺部感染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系统的疑难疾病等诊治为主的学科特色,逐步开展了支气管狭窄球囊扩张、气管支架植入、气管支气管内肿瘤电烧、氩气刀切等介入治疗,缓解了晚期肿瘤、结核、外伤所致气道狭窄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利用纤支镜对大咯血所致窒息和肺不张进行抢救治疗,避免了插管和开胸手术所造成的痛苦。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近年来,在哮喘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治疗的基础研究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呼吸内科近5年来共获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十二五”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基金6余项,总金额二千余万元,尤其是“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构建》,获得1800万国家级GCP平台建设项目经费支持以及上海市360万配套经费资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著13篇,影响因子累计40余分,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研究成果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陈军政委参加南京分院党总支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全面调研

近日,医院陈军政委率医教部陈羽中副主任、政治部管志宇副主任、院务部姚智泉副部长等机关同志赴南京分院,参加分院党总支部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开展了全面调研。 陈政委一行在听取了分院党总支的工作汇报后,分组与党总支班子成员及科室主任、护士长24人进行了面对面谈话,实地察看了体检中心、高压氧中心、门诊和病房,全面了解了归隶10年以来的建设情况,并对当前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建设方向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判断。 随后,陈政委一行参加了分院党总支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总支书记胡湘林同志简要汇报了分院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5位总支委员分别进行了发言,查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整改对策,并对其他支委进行了批评。陈政委最后发表讲话。他首先对这次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了肯定,一是思想重视,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二是措施实在,解决问题比较扎实;三是态度端正,开展批评比较真诚;四是研究深入,整改方向比较明确。 陈政委对这次调研工作进行了小结,表示经过一天的调研,分院给他留下了三个方面的印象,一是大家艰苦守成,忧患分院的情怀让他很感动;二是共同剖析形势,主动掌握命运的思考让他有信心;三是厘清方法举措,序贯推进让他对分院的发展充满希望。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四个转变”的要求。一是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信心。要转变维稳、维持、维旧的思想观念,凝聚求存、求变、求新的发展意识,积极打造以我为主、以院为本、以破为立的崭新局面。二是必须转变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努力打造医疗特色,树立品牌声誉,坚持 “依托长征,发掘潜力,二次创业,特色发展”“十六字”总原则,想办法来解决当前生存和今后发展并重的问题。三是必须转变孵育模式,革新人才队伍。要考虑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制定一个人才计划、建立一个培训管道、强化一个文化理念、四是搭建一个事业平台。四是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培塑分院形象。要把握四个字:第一个字是“紧”。要大力克服部分同志精神状态不紧张、工作作风不紧迫的明显问题。第二个字是“严”。一定要严格落实各项医疗制度,注意人、车、火、毒、财方面的安全隐患。第三个字是“正”。一定要廉洁清正、自律谨慎,一定要按章办事见党性,公开透明树形象,严守底线现品格。第四个字是“实”。班子成员越要以沉稳务实的形象和作风,变成群众的定心丸和压舱石,以实抓促实干,以实干求实效。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9个月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葛伟
回答: 9个月宝宝拉肚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腹部保暖、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等方式治疗。拉肚子通常由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辅食添加种类,暂停高纤维或高糖食物如水果泥、果汁。优先选择易消化的米糊、小米粥等低渣食物。母乳喂养可继续,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每餐喂养量减少,增加喂养次数至每天6-8次。 2、补充水分 每次排便后需补充10-15毫升温水或淡盐水。观察尿量应保持每天6次以上,尿液颜色呈淡黄色。可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溶液,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若出现嘴唇干燥、哭时无泪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3、腹部保暖 使用棉质腹围包裹腹部,保持室温26-28℃。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洗浴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直接吹风或接触冰凉物品。家长可搓热手掌后顺时针轻柔按摩宝宝脐周,每次3-5分钟。 4、口服补液盐 可选用口服补液盐散,按说明书比例调配。每公斤体重每天补充50-100毫升,分6-8次喂服。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出现呕吐,若呕吐需暂停30分钟后再尝试少量喂服。补液期间仍需维持正常母乳或配方奶喂养。 5、使用益生菌 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益生菌需用40℃以下温水冲服,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连续使用5-7天,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若伴随发热或血便需及时停用并就医。 家长需密切记录宝宝排便次数、性状及尿量变化。护理期间注意奶瓶餐具消毒,勤换尿布预防尿布疹。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等表现,应立即前往儿科就诊。恢复期逐步增加辅食种类,优先添加胡萝卜泥、苹果泥等富含果胶的食物。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