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耳鼻咽喉科 (共20位医生)

科室简介

耳鼻喉科上海解放早期主任为毛承樾,当时无独立设置的专科病房。1957年专业设置调整,何永照任科主任,同年耳鼻咽喉科开设专科病房。
  耳鼻喉科的何永照在国内率先应用手术显微镜开展耳显微手术,如内耳开窗术,鼓室成型术,人工镫骨术,并开展听力学的临床研究工作。金西铭教授,皇甫慕三教授除了在耳科手术与听力学研究方面继续保持特色外,为了学科的持续发展,还选送中青年医师赴法国进修学习,并在他们回国后全力支持他们在科内开展耳神经外科和头颈部肿瘤外科手术和研究。目前仁济医院耳鼻咽喉科已发展成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挤身于国内先进行列。
  耳鼻咽喉科的特色与优势有:在鼓室成型术的基础上,1965年起又率先在国内开展大鼓室Ш型手术,这是一种中耳传音机构手术重建的改进。颇受当时国内许多同行的赞赏并接纳采用。60年代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听力学专著《听力学概论》,为我国开展和推广听力学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1976年冯绮霞与上海医疗器械五厂协作制成面神经兴奋测定仪,对面瘫患者进行面神经兴奋性测定,1980年再次试制成面神经电图仪(ENoG),对面神经功能提供更精确的检测数据,为面瘫的临床诊治与研究作出贡献。金西铭于80年代后期与上海有线电厂协作试制治疗突聋的专用微波治疗仪,1998年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1990年周梁赴法学成归来后在神经外科的协助下成功地施行第一例经内听道听神经瘤切除术,并在1991年与王家东引进了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Mayer-Piquet operation)治疗喉癌,至今已先后为60例患者作了手术,无论在显著减轻术后误咽,保持说话功能和治疗率方面均获得成功。1998年该手术通过上海市科技成果鉴定,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针对肿瘤不同的侵犯范围分别应用全喉切除术、近全喉切除术、部分咽喉切除术、声门上水平喉切除术等术式,对组织缺损较广不能直接缝合者,分别应用胸大肌皮瓣、前臂皮瓣、胃代食道(胃咽吻合术)、喉粘膜瓣、额瓣进行一期手术修复,也均获成功。1990年起开展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已收治3000余例。王家东教授还开展了腮腺、颌下腺肿瘤及舌癌的手术治疗。从1991年起我科开展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已收治2000余例病人,并不断拓宽鼻内窥镜手术的领域,包括鼻息肉、鼻窦炎、鼻窦囊肿、鼻窦异物,还和眼科合作开展了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孔术。
  耳鼻喉科1980年成立耳科研究室。目前还建立了细胞培养实验室。近五年来取得较大的成就的项目有:1993年起开展喉癌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课题:“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1999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近五年所获资助的课题有:1、喉癌边缘病理正常组织与易感基因突变关系(卫生部)2、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及其相关病毒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上海市教委)3、粘附分子在喉癌浸润转移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上海市科委)4、经内镜下头颈部良性肿瘤手术的应用研究(上海市教委)5、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头颈部癌外科诊疗中的应用(上海市卫生局)6、医学影像数据网络的研究及其应用(上海市教委)。7、分泌性中耳炎中上皮钠通道的研究(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8、γ干扰素(IFN-γ)抑制喉鳞癌细胞转移的实验研究(上海市教委)。
  耳鼻咽喉科1981年审定为硕士授予点,至今已招收硕士研究生30名,已毕业24名。近五年,发表论文72篇,已出版《耳科学》上、下册。参与编写《功能颌面外科学》。出版卫生部视听教材《扁桃体剥离术》。
  耳鼻喉科现任科主任王家东教授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委,中华医学会上海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国眼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实施首例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日前,由我院胆胰外科科主任王坚教授主刀,成功施行我院首例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一周后即顺利康复出院。 患者为男性,40岁,平时经常感觉右上腹胀痛。MRCP检查显示:胆总管明显扩张,最大直径可达3cm,诊断为I型胆总管囊肿。患者前往王坚教授门诊就医时,内心非常焦虑,对开腹手术充满恐惧,希望能够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手术实施者的手术技术和操作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王坚教授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了病情,并经过详细的病例讨论和术前论证后,接受了患者提出的微创手术要求。 胆总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一般幼年期症状隐匿,成年后症状逐渐开始显现,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若不治疗极易癌变,传统的治疗方式是以开腹手术的方式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但若要完整切除胆总管囊肿,尤其是胰腺段囊肿,即使在开腹情况下也不是件易事,更别说是在操作空间狭小的腹腔镜下;而切除后的肝管空肠吻合则又是一大难点,由于吻合位置高,在全腔镜下进行吻合操作的技术难度极高,每一针缝合都需要十分精准,稍不小心就会撕脱胆管壁,导致吻合失败。因此,国内只有极少单位开展此项手术。虽然手术难度极大,但在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科室已有的技术条件后,王坚决定大胆尝试。在李可为、陈炜和陈涛等医师的密切配合下,凭借耐心、细心与爱心,运用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完整切除了胆总管囊肿,并圆满完成了全腹腔镜下的肝管-空肠吻合和空肠-空肠吻合,成功地完成了我院历史上第一例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中出血仅100ml。患者术后1天即下床活动,术后1周顺利康复出院。 微创是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Mayo Clinic的学习经历使王坚深知,只要操作精细、技术高超娴熟,腹腔镜下手术应该是无所不能的。以往腔镜手术有一个误区就是因操作视野狭小而尽可能避免缝合,但王坚坚持认为只有会缝合、敢缝合才是真正的腔镜手术。为此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模拟器以及猪等动物上的缝合训练。由于胆胰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和高难度,胆胰微创在世界上还属于起步阶段,我院新成立的胆胰外科在王坚教授的带领下,勇于挑战手术难度,积极发展胆胰微创技术,已成功开展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脾切除、肝叶切除等高难度手术。目前全科正以“精益求精、至善至美”的理念和争创国内一流胆胰外科的勇气,去努力开拓胆胰外科微创化的发展道路。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