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医院

消化科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创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前后四任主任的不断发展,目前科室在编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10人,青年医师均已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或者硕士在读。
  消化内科设有2个病房,共有病床近90张,并设有重症病房。科室拥有先进的诊疗及科研设备,95年起即开展了胃肠动力学研究,能进行各项胃肠动力学专科项目检查,包括24小时食管pH监测,胃液pH测定、食管压力测定、直肠肛门压力测定,直肠敏感性测定,以及消化道阻抗检测,对有嗳气、反酸、烧心感等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习惯性便秘及腹泻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消化内科拥有先进的质谱仪,能进行对人体无放射性损害的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并通过严格有效的杀菌达到治疗效果。
  消化内科借助实力雄厚的消化内镜中心,能对呕血、黑便和便血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内镜下进行止血治疗,包括药物注射、金属夹止血等;对于胃肠镜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能通过胶囊内镜检查、小肠三维成像、腹腔血管造影、同位素显像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小肠出血、肿瘤等疾病;对于胃肠道较大息肉及粘膜下肿块,能通过尼龙圈套扎将其安全地摘除,最大程度降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还能对由于肿瘤阻塞导致的消化道狭窄病人进行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对不能进食的患者进行胃造瘘,使其能保证正常的营养摄入。
  消化内科能接诊各类消化系统疑难杂症和重急症患者。擅长于对肝硬化失代偿的各种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肝性脑病、难治性腹水等的治疗;对于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腹部血管造影和肝癌介入治疗;能对于肝囊肿、肝脓肿患者行穿刺抽液、注射无水酒精等治疗;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能通过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胆道取石术去除病因,并能通过早期空肠内营养,既不刺激胰腺分泌,又能提供足够充分的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而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深入的研究;对于缺血性肠病、嗜酸细胞胃肠炎等疾病也具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聚焦老年健康和疾病 积极应对“银发浪潮”

     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在华东医院揭牌 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3月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正式揭牌。该中心是由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以及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本着强强携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多学科交叉的理念,合作成立的老年医学研究机构。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复旦大学闻玉梅院士,华东医院院长、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俞卓伟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揭牌仪式。 老龄化人口急剧升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据资料显示,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也是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13年5月全国老龄委公布,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和伤残率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65岁以上老年人群接受高血压规范治疗人数已达6612.6万,接受糖尿病规范治疗人数已为1813万,加上慢性呼吸道疾病、肝病、各种肿瘤等,这前所未有的银发浪潮,使得与老年医学相关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 研究中心将瞄准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重大需求和国际老年医学发展前沿,聚焦老年健康和疾病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围绕老年特殊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特征,以医学科学研究为主导,以转化医学为目标和着力点,充分集结医学学科整体力量形成合力,遵循从健康促进到疾病预防再到疾病诊治与预后康复的全方位系统理念,沿着从基础到临床、从政策到服务的完整路径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转化工作,复旦大学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特给予中心全方位的支撑。发起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是一所以老年医学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拥有国家重点临床专科(老年医学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医老年病科),院内设有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建院60多年来,在老年医学研究多个领域已有前期工作积累,目前拥有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并分别形成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梯队,临床基础扎实。近几年来,每年为近百例90岁以上老人成功施行手术,科研实力雄厚,已成功申报上海市老年医学临床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这些都为老年医学进一步建设和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华东医院院长、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卓伟教授介绍说,老年医学研究中心现阶段的重点以老年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为抓手,建立老年人群的健康信息库,为老年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促进老年病患者的康复和健康。初期,将聚焦老年医学5个主要问题,发展本中心的研究方向,包括:老年神经精神病研究、老年感染与免疫学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研究、衰老与抗衰老的基础和新药研究、老年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研究。 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教授认为,研究中心远期目标是针对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生理、病理、代谢、感染、免疫、药理等,以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为核心,开展老年重大疾病和特殊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实现基础与临床、预防实践相互融合,从而促进老年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临床诊治和康复手段及能力的提升,争取成为能代表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水平,支撑、服务全国老年医学的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之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羊水破是什么样的
冷启刚
回答: 羊水破是指胎膜破裂后羊水从阴道流出的现象,通常表现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持续流出,可能伴随温热感且无法自主停止。羊水破可能与胎膜早破、感染、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外力撞击等因素有关,需立即就医处理。 1. 液体特征 羊水通常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质地清亮稀薄如水,与尿液相比无明显气味。部分羊水中可能混有白色胎脂颗粒,若出现绿色、棕色等异常颜色,可能提示胎儿宫内窘迫或胎粪污染。羊水流出时通常呈持续性,不受体位改变或肌肉收缩影响,与尿失禁的间歇性渗漏不同。 2. 流量差异 胎膜完全破裂时羊水大量涌出,单次流量可达200-300毫升;高位破水则表现为少量间断渗漏,易被误认为阴道分泌物。妊娠晚期正常阴道分泌物呈乳白色粘稠状,而羊水的pH值偏碱性,可通过试纸检测区分。孕妇活动时腹压增加会导致羊水流出量暂时增多。 3. 伴随感受 多数孕妇会感到会阴部突然湿润或温热感,部分出现轻微宫缩但无剧烈疼痛。破水后可能出现胎儿活动减少,因羊水缓冲作用减弱导致胎动感知变化。若破水时胎头未入盆,可能引发脐带脱垂等急症,表现为突发胎心率异常。 4. 诱发因素 生殖道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可能引发胎膜炎症导致破裂。子宫过度扩张常见于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孕妇。外力撞击腹部或孕期性生活也可能成为诱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更易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 5. 鉴别判断 可通过观察液体性状、使用pH试纸检测或超声评估羊水量辅助判断。需排除压力性尿失禁、阴道炎分泌物增多等情况。胎膜早破需结合孕周评估处理方案,足月破水后24小时内未临产需考虑引产。 孕妇破水后应立即平卧抬高臀部防止脐带脱垂,记录破水时间、羊水性状及胎动情况。禁止盆浴或性生活,使用无菌护垫吸收羊水并观察颜色变化。无论是否足月均需尽快就医,医生将根据孕周、感染指标和胎儿状况决定分娩时机与方式,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或促胎肺成熟治疗。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