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

内分泌科 (共16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分泌科是省重点学科及省糖尿病防治办公室所在单位,集医疗、科学研究、教学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科室拥有3个病区及独立的内分泌功能实验室,开放床位160张。条件舒适、环境安静,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内分泌代谢病科室之一。科室2001年成为黑龙江省内分泌专业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被评为学校重点学科;2005年省糖尿病防治办公室设立在内分泌科,同年被评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内分泌专业唯一的省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2008年成为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基层糖尿病教育项目培训基地。

内分泌科重视学科建设,积极培养后备力量,注重梯队建设,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学历结构较高、后备力量雄厚的队伍,科室现有医生2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名、讲师4名,18名医生具有博士学历、10名具有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经历。科室重视教学工作,承担留学生、七年制、内分泌科、专科等多轨道的诊断学及内科学的教学工作。科室为本省本专业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单位,科室老主任张巾超教授、现任主任李强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有14名。培养内分泌专业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60名,成为黑龙江省内分泌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

内分泌科学科不断开展医疗新技术,先后有二十余项应用于临床并获得省和学校医疗新技术奖,在糖尿病的诊断分型、综合治疗、胰岛素泵的应用;甲亢的诊断分类、治疗方案的选择、眼病的治疗;垂体、肾上腺、性腺疾病的诊治等方面形成科室的特色,具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省内外患者前来就诊。李强教授先后参与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中国血糖监测管理规范的制定,对于推动规范化医疗做出努力。内分泌实验室现有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4名。拥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放射免疫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可为内分泌及代谢病的正确诊断、分型、治疗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依据,现已成为省内开展内分泌激素检测项目最全的单位。

内分泌科在本省本专业第一家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多年来先后举办糖尿病、肥胖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泵与动态血糖监测等多项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2008年成为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基层糖尿病教育项目培训基地。重视学术交流,主办或主持国际、国家和省级学术会议。

内分泌科老主任张巾超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内著名内分泌专家,擅长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学科带头李强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脂代谢学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教育部二审专家、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国家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委员及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十本杂志的编委。擅长糖尿病、肥胖、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治。

内分泌科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科室内医护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几年来承担和完成国家863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课题、省级课题及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并承担国际合作项目。近几年来,在发表SCI论文水平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学科建设出现长足进步。科室注重科研成果的转换,并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受到患者的好评。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黑龙江首家弱视儿童医疗培训、治疗中心成立

弱视儿童医疗培训中心和治疗中心启动仪式在哈医大二院举行 儿童弱视发病率高达3% 我省贫困弱视儿童有机会免费治疗 启动仪式现场 焦军东副院长致辞 本报讯(李华虹刘乙辉)8月21日,黑龙江首个弱视儿童医疗培训中心、治疗中心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举行启动仪式。从即日起,黑龙江贫困家庭弱视儿童无需经历奔波之苦,就能享受到先进、便捷的医疗服务,还将有机会得到免费的治疗,黑龙江基层眼科医疗队伍更可获得系统专业的培训,能更好的为我省贫困患儿服务,为他们送去“光明的未来”。 中国少儿基金会宣传部长梁文美,中国少儿基金会项目合作部部长蔡静芝,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理事长孙玉才,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宣传部长谷秀峰,哈医大二院医疗副院长焦军东,哈医大二院五官医院院长、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等出席了仪式。原慧萍教授主持揭牌仪式。 据了解,“弱视医疗培训中心”、“弱视儿童治疗中心”是黑龙江首个公益性弱视医疗培训和康复机构,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古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捐建。主要功能是组织眼科医务工作者进行弱视筛查、诊疗等相关知识培训;为黑龙江贫困弱视儿童提供减免费康复治疗。“弱视医疗培训中心”与“弱视儿童治疗中心”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哈医大二院将会到初级儿童保健机构进行免费筛查,及时发现弱视儿童,已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计划为黑龙江省基层医院的眼科医务工作者开展专项培训。 儿童弱视发病率高达3% 早期治疗是关键 据负责该项目,在儿童眼病及弱视治疗具有丰富经验的哈医大二院眼科副主任张水华教授介绍,弱视是一种儿童常见病,据统计,目前我国发病率为3%,其中有约30%因未能及时治疗而成为终身的低视力人群。如果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患病,又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不仅可能造成视力发育障碍,继发斜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所以,弱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最佳治疗期为学龄前。 由于弱视患儿的治疗周期较长,平均为16个月,而不少家长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坚持长时间的治疗,使得不少患儿的病情被延误,发育和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儿童而言,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并持之以恒,弱视是可以治愈的。 莫把儿童弱视当近视尽早发现尽快治疗 张水华教授告诉记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很多弱视患儿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就认为孩子得了近视,匆忙的给孩子配上眼镜,误把弱视当近视,从而耽误了孩子最佳矫正时机。 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行为很可能是患上了弱视:动作明显笨拙,行走蹒跚,经常摔倒;较近的距离不能注意或认出事物和人,反应迟钝;在并不强烈的阳光下仍会经常眯起眼睛看东西,对光线敏感;经常为了看得更清楚,而不得不将头侧向一边;将书、玩具凑近脸部,看电视很近;眼睛斜视,双眼不能协调活动;如家长用一只手挡住其眼睛,孩子会本能地甩头用好眼视物或用手打掉家长遮挡的手,或者好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随人或物转动,家长就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了。 儿童弱视诊断治疗有待规范提高 张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各级基层医院开展的弱视诊断标准各异,治疗也不尽相同。弱视的临床治疗报道主要集中在探讨多巴类药物的疗效、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开发弱视治疗仪等方面。还有研究关于弱视发病的分子机制,弱视的电生理研究、弱视的功能成像研究等基础研究。这都需要我们对弱视的诊疗常规进一步规范,使得我国弱视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 对于弱视治疗黑龙江广大基层医院目前不是十分规范,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他们到我们这里的规范化培训,增加他们关于这方面的临床知识,从而提高基层弱视的诊断率,培训更多优秀医疗工作者,使黑龙江地区弱视儿童能够就近得到及时治疗,使孩子们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  来源: 编辑: 刘乙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孕妇得了湿疹止痒方法
张向宁
回答: 孕妇湿疹止痒可通过冷敷、保湿护理、外用药物、调整饮食、避免刺激等方式缓解。湿疹可能与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反应、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瘙痒等症状。 1、冷敷 冷敷有助于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感。使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或冷水浸湿后轻轻敷在患处,每次5-10分钟。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瘙痒。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冷敷后及时擦干皮肤,避免潮湿环境加重湿疹。 2、保湿护理 保持皮肤湿润是缓解湿疹瘙痒的重要措施。选择无香料、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含有神经酰胺或乳木果油成分的产品。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产品,锁住皮肤水分。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这些成分可能刺激皮肤加重瘙痒。每天可多次涂抹保湿霜,特别是在干燥季节。 3、外用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安全的外用药物止痒。低效价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用于短期缓解症状。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也可考虑。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严格按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激素类药物,防止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4、调整饮食 某些食物可能加重湿疹症状。记录饮食日记,观察是否特定食物引发或加重瘙痒。常见诱发食物包括海鲜、坚果、乳制品等。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帮助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5、避免刺激 减少接触可能刺激皮肤的物质。选择棉质等天然面料衣物,避免羊毛或化纤材质。使用温和无香料的洗涤剂清洗衣物和床上用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37℃左右,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搔抓患处,可轻拍或按压代替抓挠,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孕妇湿疹护理需特别注意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健康的药物和方法。保持居住环境适宜湿度,使用加湿器防止空气过于干燥。穿着宽松舒适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孕期任何药物使用前都应咨询医生,切勿自行用药。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进行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和皮肤状况。 张向宁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