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医院

肿瘤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黑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那时的外科研究室肿瘤研究组(当时负责人是矫永川)利用青核桃酒(后来称为“青龙衣”),治疗晚期胃癌,效果很好,1年生存率为36%,2年生存率为13%。1973年组成复方,开始应用于癌症临床观察,进行了青核桃及复方肿瘤实验研究,包括抑瘤、有效成份、剂型等。肿瘤研究组编写了《中医治疗肿瘤汇编》(内部资料),刘殿生等人承担了肿瘤室组建工作,并与省医院、哈尔滨市第二工人医院组建治疗肿瘤联合体。1976年7月,临床观察青龙衣治疗肿瘤(主要是食道癌),当时与河北省涉县肿瘤办协作(因为那里是全国食道癌高发区),当时派出人员有张英超、刘瑞梅等。到了1979年?1981年,又派李中原、陶铸、王振国等人前往河北涉县,观察食管癌患者服用青龙衣酒剂的情况。对22例食管癌患者服用青龙衣复方制剂,进行临床观察,坚持服药者,生存1.5?2年13例,1987年仍有6人健在。
  1980年与辽宁省二轻局卫生所协作,服用复方青龙衣治疗各种癌症,在服药的64人中,有14人取得显著效果。
  1981年,开设了肿瘤科门诊,由李中原及以后的董志军、陈静岚医师出诊。在1983年?1984年间,曾开设过肿瘤病房(床位大约10张),后被取消。当时的门诊主要是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各种癌症,目的是通过服用中药,增强癌症患者免疫力,延长生命期,减少患者痛苦,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1985年,李中原去北京参加了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举办的“中医治疗肿瘤学习班”。1993年,李中原主任医师退休,陈静岚接替了李中原。1997年成立了肿瘤病房(床位8张),主任为陈静岚,医生有贾英丽。1999年,吴心力进入肿瘤科。1999年赵文波调入省中医研究院后(曾任副院长),也投入肿瘤科的临床和科研中,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2002年12月,新住院楼落成后,肿瘤科与内分泌科、消化科、呼吸科组成综合内科病区,设11张病床。
  2005年3月,“中医肿瘤学科”被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确定为“重点学科”。
  2006年2月,陈静岚主任退休,吴心力任肿瘤科副主任。
  肿瘤科开放床位11张。专科特色有4点:1、放化疗合并中药可以明显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2、晚期肿瘤通过中医药治疗延长了生命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3、术后通过服用中药减少了复发转移;4、各种癌前病变通过中医药治疗可阻断癌变。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胃里有水声是什么原因
姜金波
回答: 胃里有水声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胃潴留、消化不良、胃轻瘫、肠梗阻等因素有关。胃里有水声通常由胃肠蠕动异常、胃内液体潴留或气体混合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腹胀、恶心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胃肠蠕动不协调,胃内液体与气体混合产生水声。这种情况常与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有关,可能伴随腹部不适或肠鸣音亢进。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缓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2、胃潴留 胃潴留时胃排空延迟,食物和液体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晃动时易出现明显水声。常见于糖尿病胃轻瘫或幽门梗阻患者,可能伴有呕吐宿食、上腹饱胀。需通过胃镜检查明确病因,治疗可选用盐酸伊托必利片、注射用红霉素等药物,严重者需手术解除梗阻。 3、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患者胃酸分泌异常或酶活性不足,食物分解不充分可能导致胃内液体异常积聚。常见表现为餐后腹胀、嗳气,听诊可闻及振水音。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油腻食物,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消化酶胶囊、胰酶肠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 4、胃轻瘫 胃轻瘫患者胃壁肌肉收缩力减弱,胃内容物排空受阻,液体潴留时晃动会产生水声。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恶心、早饱感。需控制基础疾病,饮食以低纤维流质为主,药物可选择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等促胃动力药。 5、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时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近端肠管积液积气,胃肠蠕动时可闻及气过水声。可能伴随腹痛、停止排气排便,需通过腹部CT确诊。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必要时行粘连松解术或肠切除吻合术。 日常应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或暴饮暴食。减少碳酸饮料、豆类等产气食物摄入,餐后适当活动促进胃肠蠕动。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呕吐、消瘦等表现,须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胃镜、腹部超声等检查。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或抑酸药掩盖病情。 姜金波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