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肝胆胰外科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肝胆胰外科前身是具有光荣传统的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1960年建科。吉林大学重点学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优秀学科,吉林省普外科重点实验室,医学硕士、博士授权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吉林省首家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吉林大学肝胆胰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吉林大学腹腔镜微创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吉林省腹腔镜外科中心。
  肝胆胰外科现任科主任王广义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医德楷模,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春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校跨世纪人才,吉林大学首批教学示范教师、师德标兵、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学院优秀人才、优秀教师、优秀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吉林省医学会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普通外科等15家杂志编委,曾留学英国、美国。
  肝胆胰外科现有医生20人,教授6人,副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先后11人出国进修学习。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30项,获科研基金35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医疗成果奖19项。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1人,专业学组委员2人,省外科学分会主委1人。承担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进修生的外科学教学。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34名,博士研究生27名。现已成为国内高度专业化的肝胆胰外科医教研中心。
  肝胆胰外科床位80张,每年收治患者3000余人,年手术例数2000余例,腹腔镜微创手术达到55%,疑难重大手术比例逐年增加,门诊量达2万人次。科室拥有腹部彩超、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呼吸机、血气分析仪及液电碎石等先进仪器设备。对肝胆胰脾疾病做到诊断及时、治疗有效,成功救治疑难危重病人。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先进的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开展已有近20年的历史,常规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脾切除、胆肠吻合、肝囊肿、肝脓肿开窗引流术及高难度的腹腔镜肝切除、胰腺肿瘤切除、无张力疝修补术等,疗效满意。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实现了胆石症治疗微创化。2005年开展先进的系统性肝段切除治疗肝脏肿瘤,2009年肝切除手术突破年百例大关,并成功开展巨大肝癌切除、扩大半肝切除、肝全尾叶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并发症少,治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ERCP微创治疗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及无法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年完成近500例,省内领先。对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及门脉高压症诊治具有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肝胆胰外科注重规范化管理,坚持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三级医生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等,特别是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结合科室医疗工作特点,制定具有肝胆胰外科特色的术前讨论制度等。
  肝胆胰外科注重人才计划性培养,有计划的派送人员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定期组织学术活动及业务学习、校内外专家教授的学术讲座、研究生seminar学术讨论、新技术新疗法手术演示等,从而不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科研学术能力。
  肝胆胰外科始终禀承着敬业、求实、严谨、创新的学科精神,学术气氛浓郁、工作氛围和谐,是一支团结协作、技术力量雄厚的团队。普外科全体医务人员将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以病人为中心,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精湛的医疗水平及优良的服务质量。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内首例术中“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获得成功

近日,肝胆胰外科一组王蒙手术团队术中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成功为两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伴发急性胆管炎患者施行了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胆管引流、胆道一期缝合术,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无并发症。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术后要留置T管进行胆汁体外引流,至少需携带2个月,给患者的术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恼。术后还可能引起T管脱落、胆瘘、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甚至危及生命。 肝胆胰外科一组的王蒙医生,不但具备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而且具备娴熟的十二指肠镜操作技术。此次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取石,保证胆道结石无残留的情况下,通过十二指肠镜技术经鼻留置胆道引流管,腹腔镜下实现胆道一期缝合,安全有效地拓展了腹腔镜一期胆道缝合的手术适应症,免除了患者术后长期留置T管外引流的痛苦。术中十二指肠镜的应用,使得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真正做到了术中的完美结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术中“三镜”联合技术在全国仅少数几家医院能够开展,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名外科医生很难同时掌握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技术。王蒙医生利用自己多年从事ERCP手术的经验,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术中的“三镜”联合技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认可。该术式的探索,也得到了第16届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术大会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被写进了最新的胆管结石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之中。 肝胆胰外科一组通过一步步探索、一点一滴开拓,实实在在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科室的努力使得吉林省的胆道微创外科水平一直处于全国的较好水平。在未来的日子里,王蒙医生ERCP微创手术团队还会进一步努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手术技术优势和肝胆胰外科团结优秀的平台,脚踏实地,为学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打耳洞那边为什么会臭
何海贤
回答: 打耳洞后出现臭味通常与局部感染、皮脂分泌或护理不当有关。主要有细菌感染、皮脂腺分泌物堆积、金属过敏、清洁不足、瘢痕增生等原因。 1、细菌感染 耳洞穿刺后皮肤屏障受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易侵入引发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伴腐臭味,严重时可形成脓性分泌物。需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避免触碰污水。若发热需就医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2、皮脂腺分泌物 耳垂部位皮脂腺丰富,与脱落的表皮细胞混合后易产生酸败气味。常见于油性皮肤人群,可能伴随黄色结痂。建议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必要时使用医用酒精棉片擦拭,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堵塞创口。 3、金属过敏 劣质耳钉含镍金属易引发接触性皮炎,局部出现湿疹样改变伴异味。典型表现为瘙痒、脱屑及渗出,需立即更换为医用钛钢或纯金耳钉,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严重过敏者需口服氯雷他定片。 4、清洁不足 耳洞分泌物未及时清理会滋生厌氧菌产生硫化物臭味。多见于耳钉长期未旋转清洁者,可能形成黑色污垢堆积。应每日旋转耳钉并用双氧水冲洗,佩戴前后用酒精消毒双手,避免使用公共耳饰。 5、瘢痕增生 瘢痕体质者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或耳部瘢痕疙瘩,局部血液循环差导致代谢废物堆积发臭。表现为硬结伴分泌物,需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软化瘢痕,严重者需手术切除配合放射治疗。 日常应保持耳部干燥通风,游泳洗澡时使用防水耳罩,至少半年内避免频繁更换耳饰。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穿刺,术后前两周每日用棉签蘸取氯己定漱口水清洁耳洞前后端。若出现持续流脓、剧烈疼痛或淋巴结肿大,应立即到皮肤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饮食注意少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 何海贤主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