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人民医院

功能科 (共1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利川市人民医院功能科于2002年2月正式成立,是我院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科室之一,现由B超室、体外碎石室、TCD室、心电图室、病理室等科室组成。该科的级建,主要是集中管理门诊部部分医疗设备,使设备发挥最好的效率。全科共12人,拥有多名从事超声、心电、脑电图、病理诊断的专家,其中包括: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6人,主管护师1人,医师2人,护师2人。各位专家均从事专业诊断工作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对各种疾病的诊断都具有较高的水平,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功能科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提升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原则,狠抓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始终坚持推进并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积极拓展新技术新业务,有力地促进了科室整体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科室设备先进:拥有多台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经颅多普勒,心电图机等先进医疗设备。

彩超室主要开展检查项目:

1.腹部脏器(肝、胆、脾、胰、肾、子宫、附件等)疾病的彩超检查。

2. 对心血管疾病 (如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疾病、心肌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静脉瓣关闭功能不全、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

3.产科胎儿检查及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

4.乳腺、甲状腺,浅表包块,骨关节的彩超检查。

5. 开展超声引导下的各种穿剌诊疗项目:胸腔、心包及盆、腹腔等各部位积液的超声定位,引导穿剌抽液,安置各种引流管;肝、肾囊肿、脓肿、卵巢囊肿及各种体表肿块超声引导下穿剌治疗。

心电图室主要开展检查项目:

1.心电图(12导心电图、24小时心电图)检查项目:诊断心律失常、传导障碍、心肌梗塞及病变部位、范围和演变过程;帮助诊断房室肌大、心肌炎、心脏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作用;

2.24小时血压监测仪监测项目:实时监测24小时平均血压、血压波动曲线以及血压升高所占的比例。

3.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运动平板试验等检查。

4.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检查项目: 诊断颅内血管、颅外血管阻塞病变,评价颅外血管病对颅内血流速度的影响;了解侧支循环是否良好。

病理室主要开展检查项目:

所有手术标本、身体各部位的穿刺组织标本、脏器标本、骨骼标本以及纤维胃镜、肠镜、支气管镜、喉镜的活体标本等。

科室人员简介:

马利仁,男,40岁,1985年毕业于恩施医学专科学校,2004年取得湖北民族学院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曾先后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学习,现为利川市人民医院功能科主任。湖北省超生学会委员。主要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及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治疗。

刘少川,男,出生于1975年10月,主治医师; 1997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原恩施医专);1997-2000年在原利川卫校任教;2000年3月-9月到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进修超声医学。2000年9月至今在功能科彩超室工作10年,从事超声诊断工作,2004年参加了由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型医学设备使用人员上岗培训”,取得上岗合格证。在《全国临床超声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陈仲富,出生于1979年,中共党员,医院团委书记,医师,2004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临床专业,大学本科,医学硕士学位,2007年在武汉协和医院超声科进修一年,并于同年取得CDFI大型设备上岗证,2010年考取全国超声波医学中级职称,毕业后至今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及超声定位下体外碎石术,擅长腹部外科、产科及小器官等疾病的超声诊断,在国家及省级超声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吴淑华,46岁,副主任护师,1980年毕业于利川卫校,1984年赴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手术室进修学习半年,1992年到恩施州人民医院参加激光学习班,1994年参加湖北医科大学护理专业自学考试,1996年取得湖北医科大学高等护理专业文凭,1996年以来一直从事内窥镜工作。

李敏,女,199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从事临床外科工作,2000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进修病理诊断专业,现从事病理诊断工作。

李烨芳,男,主治医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会员,1999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临床医疗系后一直从事心电图工作。2001年到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进修心电图专业。2004年到武汉同济医院进修心功能专业,擅长分析各种疑难常规、起博心电图,运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写作的《低血钾引起的Ⅰ房室阻滞及Ⅱ房室阴滞》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

周翎,女,199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从事临床外科工作,2000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进修病理诊断专业,现从事病理诊断工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一、“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二、“冬病夏治”三伏贴适宜防治病症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3.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三伏贴的功效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常用哪些穴位 (1)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的穴位:天突、膻中、大杼、肺俞、心俞、膏肓等穴。 (2)治疗骨关节病的常用穴位:阿是穴。 五、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间歇性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郝盼盼
回答: 间歇性高血压可能由遗传因素、情绪波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原因引起。血压波动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异常、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诱因进行干预。 1、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血压病史可能增加间歇性血压升高的概率。这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存在异常,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失衡。典型表现为情绪紧张或劳累时血压骤升,平静后可自行回落。建议定期监测动态血压,避免高盐饮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钙通道阻滞剂。 2、情绪波动 焦虑、愤怒等强烈情绪刺激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大量释放,引发一过性血压升高。常见伴随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可通过正念训练、腹式呼吸等缓解压力,急性发作时宜静卧休息。持续不缓解需考虑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 3、睡眠呼吸暂停 夜间反复缺氧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为晨起血压飙升且日间波动明显。多合并打鼾、白天嗜睡等症状。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轻度患者可通过侧卧睡姿改善,中重度需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4、肾动脉狭窄 肾血管性高血压常表现为突发性血压升高伴腰部疼痛,因肾脏缺血导致肾素分泌异常。超声检查可见肾动脉血流加速。确诊后可采用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或服用缬沙坦胶囊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5、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髓质肿瘤会阵发性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发剧烈头痛、大汗淋漓伴血压骤升。24小时尿儿茶酚胺检测可辅助诊断。手术切除是根治手段,术前需用酚苄明片控制血压,避免麻醉诱发高血压危象。 日常需保持低钠高钾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当增加芹菜、香蕉等含钾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血压波动。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建议使用家庭血压计早晚监测并记录,就诊时提供完整数据供医生参考。若血压频繁超过160/100mmHg或伴随视物模糊、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继发性高血压。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