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

普外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普外科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经历了两次较大的人才梯队建设,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医院的重点学科。特别是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托管后,普外科又引进了一批人才,医教研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维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目前,已发展形成区内外科系统中整体水平最高、学科专业分工最细、技术力量最强、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科室。

现有开放床位120张,医护人员近80人,医师3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高级职称10人、主治医师13人、住院医师12人。其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1人、在读研究生12人。普外科下设1个急诊外科、1个普通门诊、5个专病门诊、6个专家门诊,其中包括:肝胆疾病、胃肠疾病、肛肠疾病、腹腔镜微创外科、甲状腺血管乳腺疾病。年门急诊病人近10万人次,出院病人7千余人次,手术3千余例。手术覆盖面广,能较好地开展几乎所有的普外科手术,其中大手术主要包括:颈淋巴清扫术、各式乳腺癌根治术、各式胃癌根治术、大肠癌根治术、FAP全结肠切除术、各式直肠癌根治术、肝胆肿瘤根治术、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手术质量高,手术操作规范,并发症低,术后生存率达到有的甚至超过上海市平均水平。近年医院还不断添置先进设备,如16排CT、ECT、MR、DSA、电子腹腔镜、电子胆道镜、大血管闭合能量平台、超声刀、大隐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仪等,仪器设备已接近市级医院水平。依托这些先进仪器设备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如腔镜下或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保乳的乳腺癌根治术、腔镜下肝栔形切除及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的胆道探查术、腔镜下的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的胃癌根治术、大隐静脉曲张的腔内激光治疗、PPH治疗环状痔手术等。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不仅填补多项区内空白,缩小本区医疗水平与上海市区的差距,关键是这些手术大多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普外科已连续3年各项业务指标以年均15 %以上的速度增长。

除完成常规门急诊工作外,科室还承担区内主要的群体性急诊急救任务,抢救成功率高,多次受到区、局领导的表彰。

出色完成医疗工作的同时还负责南方医科大学、苏州大学等医学院医疗系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工作,并承担奉贤区内进修医生培训任务。教学质量好,得到学校及实习生的认可。普外科还拥有市级专业学组委员2名、区级专业学组主任及委员各1名,市内及区内的学术地位有所提升。在做好医教工作的同时加强科研工作,经全科共同努力,目前科室已获上海市科委科研基金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1篇,这些均是奉贤区卫生系统零的突破,是医院科研向高层次发展的起点,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05-2009年获奉贤区科委科研基金项目2项,获得市级继续教育项目4项,5年来累计发表论文百余篇,为医院乃至奉贤区的卫生科研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特色专业介绍

肝胆疾病:主要从事肝胆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以肝胆结石病的微创治疗为专业特色,目前主要开展肝胆系统的良恶性肿瘤的外科诊治及基础研究。开展肝内外胆结石的开腹及腹腔镜、胆道镜的微创手术,胆总管结石的腹腔镜与胆道镜的两镜联合探查术、肝叶的规则性切除术、胰头及胰体尾切除术等大中型手术,近期还开展腹腔镜下或开放的保胆取石手术,单孔胆囊切除术等,可以满足一部分病人的需求。

胃肠疾病:以胃肠道常见的良恶性疾病的外科诊治为主要医疗任务,以腹腔镜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为专业发展特色。开展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多年,人才的引进及学习交流的加强使手术进一步规范,能开展胃肠道肿瘤的扩大及联合脏器切除手术,FAP的全结肠切除术,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效果进一步提高,术后生存率已达市平均水平以上。腹腔镜下的大肠癌根治术、早期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手术效果良好,在市内亦属较领先水平。现正积极准备开展无腹部切口的直肠癌根治术、各种腹外疝的修补术、外科急腹症的腹腔镜探查及治疗手术等。

甲状腺乳房血管疾病:以乳腺、甲状腺的良恶性疾病的外科诊治及健康指导为主要工作任务,以乳腺癌的保乳及甲状腺腔镜下辅助手术为专业特色,开展乳腺及甲状腺的各类常规及腔镜下手术,创伤小、美观、效果好,得到广大病员认可。血管疾病治疗以大隐静脉曲张的点状剥离及腔内激光治疗为特色。

肛肠疾病:主要从事痔、瘘、肛裂等肛周疾病及结直肠常见疾病的外科治疗,以PPH治疗环状痔及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为专业特色。常规开展结直肠癌的根治性手术及复杂性痔、瘘手术,近年还开展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根治术。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