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分泌科创建1985年,2011年独立分科,内分泌代谢科由专科病房、专科门诊和糖尿病教育培训中心组成,现有床位44张,目前每年收治10000住院的内分泌代谢病人,专科门诊每月就诊人次约1000人。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7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人,主管护师3人,住院医师2人和专科护士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科室人员年富力强,培养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具有较高的临床科研和带教水平。科室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在怀化市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专业学科,某些领域处于湖南省先进地位。在怀化市率先建立糖尿病教育中心,率先开展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及动态血糖检测。在内分泌危重病,疑难病诊治及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其并发症、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等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是怀化市的领头羊。
  内分泌科开展的疾病诊治项目:
  内分泌科糖尿病及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甲亢和甲减,各种原因引起的垂体功能减退,垂体微腺瘤,生长激素增多引起的巨人症,生长激素不足引起的矮小症,库兴氏病,肾上腺功能减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高脂血症,尿酸增高引起痛风。代谢性骨关节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
  内分泌科强化管理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为广大患者营造好一个舒适,优雅,整洁的就医环境,医、技、护分工明细,尽职尽责,服务周到、热情、全心全意。实行24小时全天应诊,保证每位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在保证住院优质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义诊,建立糖尿病防治网络,定期举办科普教育讲座,让每位就诊的患者实实在在的称心、放心、开心。
  内分泌科新技术新项目:
  内分泌科拥有日本多普勒血流探测仪ES-1000SPM、美国深感觉定量检查仪Bio-Thesiometer、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仪(美敦力MiniMed CGMS)、胰岛素泵(MeniMed 712)、血糖检测仪、末梢循环检测仪、2台心电图机、微量注射泵,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遥测心电监护仪等一批先进设备。能进行胰岛素、C-肽释放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及生长激素等全面检查,保障了对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水平与世界接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糖的饮食指导有哪些
赵蕾
回答: 高血糖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合理分配餐次等方式改善血糖水平。高血糖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不良饮食习惯、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高血糖患者需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健康脂肪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每日蛋白质可来源于鱼类、鸡胸肉、豆腐等低脂食材,脂肪以橄榄油、坚果为主,碳水化合物优先选择全谷物。避免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糕点、油炸食品。这种饮食模式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波动。 2、控制碳水化合物 每日碳水化合物总量应控制在130-200克,每餐主食约50-75克。建议用糙米、燕麦等粗粮替代白米白面,采用食物称重法精确计量。需特别注意隐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勾芡汤汁、含糖调味酱等。分次摄入碳水化合物比集中进食更利于血糖平稳。 3、增加膳食纤维 每日应保证25-30克膳食纤维,其中水溶性纤维占比需超过三分之一。西蓝花、魔芋、苹果等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能延缓糖分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食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增加摄入量,避免胃肠不适,同时配合足量饮水。 4、低升糖指数食物 选择升糖指数低于55的食物作为主食来源,如藜麦、黑豆、扁豆等豆类,搭配适量乳制品和坚果。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缓慢,血糖生成负荷较低。需注意同种食物不同加工方式会影响升糖指数,如燕麦片的升糖指数低于即食燕麦粉。 5、合理分配餐次 采用三餐两点制或少量多餐模式,每餐间隔不超过4小时。早餐应占全天能量的30%,包含优质蛋白和复合碳水;午晚餐各占35%,加餐以坚果、无糖酸奶为主。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防止夜间血糖波动。规律进餐时间有助于建立稳定的血糖代谢节律。 高血糖患者除饮食控制外,需配合每日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活动。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饮食日志以便调整方案。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炖拌,避免煎炸。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铬等微量元素,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出现持续高血糖或波动过大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赵蕾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