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新生儿科创建于1978年,是集小儿医疗、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怀化市重点科室,为怀化市儿科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0年1月在我市率先开展小儿脑瘫运动障碍康复综合治疗,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005年12月抢救孕32周早产、低体重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多器官功能不全三胞胎患儿获得成功,2006年9月、2008年7月分别成功抢救了一例妊娠27周、体重1000g及妊娠26周、体重87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在新生儿危急重症、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抢救、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急性肾衰的腹膜透析、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败血症、急性溶血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新生儿科室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及先进的诊疗设备,有医护人员40名,其中主任医师6人(其中南华大学儿科教授1人、兼职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7人(兼职副教授7人)、副主任护师1人、医学硕士5人、主治医师3人、主管护师5人。设有标准床位90张)儿科一病区50张、儿科二病区40张),病房条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措施健全、合理、得力。拥有婴儿氧舱5台、西门子900C自动呼吸机1台、Druga呼吸机一台 、CPAP呼吸机1台、高频呼吸机5台、多功能监护仪10余台、心电图机1台、多种微量元素测定仪1台、经皮药物治疗仪1台、经络导平5台、痉挛机4台、小脑电刺激治疗仪5台、蓝光治疗仪18台、新生儿培养箱28台、空气消毒机7台、远红外线抢救台2张、压力雾化机5台、微电脑输液泵22台、经皮黄疸测定仪2台、微量血糖测定仪2台等先进诊疗仪器,先后成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南华大学医学院的生产实习基地,1997年成立儿科教研室担任南华大学医学院本、专科及怀化医专理论及临床教学、实习工作。我科设有儿科一病区、儿科二病区、NICU、PICU、脑瘫康复综合治疗室、儿保门诊。
  新生儿科诊治所有新生儿疾病、中枢性协调障碍及脑性瘫痪患儿,开展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心衰、呼衰、循环衰竭、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硬肿症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重症的抢救;新生儿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胆红素脑病的康复治疗、极低体重儿的抢救及护理、开展高危儿筛查及新生儿抚触治疗、尤其近年来经气管插管使用固尔苏(肺表面活性物质)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获得成功。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糖的饮食指导有哪些
赵蕾
回答: 高血糖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合理分配餐次等方式改善血糖水平。高血糖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不良饮食习惯、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高血糖患者需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健康脂肪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每日蛋白质可来源于鱼类、鸡胸肉、豆腐等低脂食材,脂肪以橄榄油、坚果为主,碳水化合物优先选择全谷物。避免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糕点、油炸食品。这种饮食模式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波动。 2、控制碳水化合物 每日碳水化合物总量应控制在130-200克,每餐主食约50-75克。建议用糙米、燕麦等粗粮替代白米白面,采用食物称重法精确计量。需特别注意隐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勾芡汤汁、含糖调味酱等。分次摄入碳水化合物比集中进食更利于血糖平稳。 3、增加膳食纤维 每日应保证25-30克膳食纤维,其中水溶性纤维占比需超过三分之一。西蓝花、魔芋、苹果等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能延缓糖分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食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增加摄入量,避免胃肠不适,同时配合足量饮水。 4、低升糖指数食物 选择升糖指数低于55的食物作为主食来源,如藜麦、黑豆、扁豆等豆类,搭配适量乳制品和坚果。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缓慢,血糖生成负荷较低。需注意同种食物不同加工方式会影响升糖指数,如燕麦片的升糖指数低于即食燕麦粉。 5、合理分配餐次 采用三餐两点制或少量多餐模式,每餐间隔不超过4小时。早餐应占全天能量的30%,包含优质蛋白和复合碳水;午晚餐各占35%,加餐以坚果、无糖酸奶为主。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防止夜间血糖波动。规律进餐时间有助于建立稳定的血糖代谢节律。 高血糖患者除饮食控制外,需配合每日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活动。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饮食日志以便调整方案。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炖拌,避免煎炸。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铬等微量元素,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出现持续高血糖或波动过大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赵蕾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