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眼科于1970年建院时组建成立,由眼科病房、眼科门诊及视光中心三个部门组成。现开放床位50张,病区环境优美,病房设施完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近800万先进的眼科专业设备,为怀化市及中南五省市周边地区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健康教育的中心。
  眼科新技术的开展借助先进的仪器与设备。科室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整套的先进设备。如:日本佳能眼底荧光造影仪,电脑自动视野仪,法国532nm眼底激光治疗仪,德国“目乐”及“徕卡”手术显微镜,美国STORZ公司的玻切机与超声乳化仪,德国SCHWIND公司的第七代“爱丽丝”准分子激光仪,德国蔡司OCT、YAG激光等设备是我们技术的保障和体现。
  眼科现有眼科医师15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技师1人,医师学历大学本科毕业10人,硕士毕业及结业4人。我科先后派出医师在全国眼科领域中领先水平的广州中山眼科中心、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北京同仁医院、长沙湘雅二医院进修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先进的专业技术,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全科同志在眼科专业会议及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怀化市科技进步奖3项。1997年成立了眼科教研组,完成了南华大学本科与怀化医专专科的临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带教。
  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亦为二十世纪眼科三大技术之一。是当今先进的白内障手术方式。2000年引进美国STORZ公司Premiere超声乳化仪,迅速实现了该技术的本土化。近年来在白内障手术中引进应用非球面差人工晶体、多焦人工晶体等屈光理念,在复杂性外伤性白内障手术采用悬吊式人工晶体,均体现了白内障手术处理手段的多样性和技术水准。
  眼科角膜病的手术处理一直是眼科界关注的重点,过去治疗性手术已发展至今日屈光性手术。我们在治疗性板层角膜移植的基础上,于1992年开展了穿透性角膜移植,使角膜手术提升到复明的技术水平,1993年我科又开展了角膜表面镜片术,这是属我省首例角膜屈光性手术,并在1995年湖南省眼科年会上作独家报道与交流。羊膜移植术的开展更拓展了包括角膜病在内的眼表疾病的治疗范畴。
  眼科青光眼的治疗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我科应用青光眼最新理论,摸索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的要点与步骤,应用电脑自动静态定量视野仪结合眼底视神经乳头照相,无赤色光斑视网膜神经纤维缺损的观察以及眼底荧光造影青光眼视乳头缺血等技术手段进行青光眼的早期筛选、诊断、追踪。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更为“早期”,更为客观地对青光眼做出诊断。青光眼的治疗秉承国内国际新理论,确定其目标眼压进行个性化治疗。各不同的眼压控制药物,不同的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环节,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的应用与调整缝线,青光眼房水引流物植入术等技术应用于多种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均获得较好地疗效。
  眼科玻璃体切除术是二十世纪眼科三大技术之一。1994年开展了眼前段玻璃体切除术,1995年又在国内著名视网膜玻璃体专家姜德咏、唐罗生等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眼后段的玻璃体切除术,与国内视网膜专业突出的湘雅二院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该手术开展十余年以来,在引进美国STORZ公司Premiere玻璃体切割机的基础上,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曲安奈德标记、膜剥离、重水支撑、液气交换与气液交换、玻璃体替代物等技术,使玻璃体切除术日趋成熟。应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杂性眼外伤等疾病的治疗中,使过去认为无法治疗,只能摘除眼球的患者实现了脱盲脱残重见光明的愿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外伤”课题2000年获怀化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眼科激光是二十世纪眼科三大技术中另一技术。2003年引进法国VIRIDIS(532nm)眼底激光治疗仪,次年引进日本佳能CF-60CP眼底荧光造影仪及2010年引进德国Zeis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形成了诊断和治疗眼底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完整、先进的医疗体系。
  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一个全新的眼科视光学领域,我科数年的临床实践已成功地使近万名近视、远视患者看到了清晰的世界。我们所注重的是建立完整的、科学的术前检查体系与手术环节质量控制技术。强化专业人员的基础培训,引进上海眼耳鼻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先进经验,规范的屈光学检查,严格的手术操作程序。我们更多注重个性化治疗、注重视觉质量,注重患者利益的最小损害。LASEK手术是优化的角膜表浅手术的回归,给患者带来更少的组织创伤和更好的视觉质量。我科开展LASEK手术,摸索手术中的技术环节如酒精浸泡时间、上皮剥离要点、丝裂霉素的应用等,获得了极好的疗效,为更多的患者所接受,这也是顺应了全球屈光手术发展的趋势。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常见导致心肌炎的原因
高云
回答: 心肌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或毒素刺激、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1、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是常见病原体,病毒直接侵袭心肌细胞或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胸痛、乏力等症状。临床常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更昔洛韦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辅以辅酶Q10片营养心肌。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2、细菌感染 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细菌通过释放毒素或血行感染损伤心肌,常伴随原发感染灶症状。治疗需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清除病原体,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抗氧化。严重者可能出现心包摩擦音或血压下降,需心电监护并限制钠盐摄入。 3、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引发异常免疫攻击心肌组织,表现为进行性心功能减退。甲泼尼龙片可抑制免疫反应,配合地高辛片改善心衰。此类患者需定期复查抗体滴度与心脏超声,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加重。 4、药物或毒素刺激 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酒精或重金属等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临床可见心电图ST段改变,需停用致病物质并使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保护心肌。接触有毒化学物质职业人群应做好防护,出现心悸症状立即脱离暴露环境。 5、过度劳累 高强度运动或持续熬夜使儿茶酚胺过量分泌,导致心肌微循环障碍。运动员或重体力劳动者易发,表现为运动后胸闷气短。建议调整作息并口服门冬氨酸钾镁片调节电解质,恢复期进行低强度有氧训练增强心肌耐受性。 预防心肌炎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降低病毒侵袭风险。饮食选择低脂高维生素的绿叶蔬菜与优质蛋白,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康复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活动,定期监测心率与血压变化,出现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需立即复诊。保持情绪稳定与充足睡眠有助于心肌修复。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