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1医院

针灸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是全军针灸学科最重要的临床和教研基地,担任着国家领导人、军委首长的保健任务,并为部队官兵和广大群众提供诊疗服务,日门诊量300人左右,并同时承担研究生、进修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全科医务人员14人,副高职以上6 人,中级职称7人,技师1人。现有博士2人,硕士5人。
  针灸科医疗特色:1、已经开展的治疗项目:
  系统主治病种包括1、呼吸:鼻窦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2、消化:食管及贲门痉挛、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过多、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便秘、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紊乱、胆囊炎;3、神经: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中风、末梢神经炎、脊髓灰质炎麻痹、梅尼尔综合症、多动症、面肌痉挛、肋间神经痛、各种急慢性疼痛、耳鸣、耳聋、眩晕、高血压、抑郁症;4、内分泌:内分泌失调、高脂血症、甲亢;5、骨科:肩周炎、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腿痛、足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强直性脊柱炎;6、泌尿: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夜尿症、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7、妇科:乳腺增生、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8、眼科:急性结膜炎、单纯性白内障、近视、中央视网膜炎、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复视;9、口腔:牙痛、牙龈炎、咽炎;10、皮肤:痤疮、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湿疹;11、美容:腋臭、肥胖、色素沉着、除皱;
  2、诊治方法:采用各种针灸方法、按摩、刺络、拔罐、激光仪、电子灸、埋线、穴位注射、头针、腕踝针、腹针、肉毒素肌注、高频电火针等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最近又引进国际领先的治疗仪开展了了神经网络重建、血压调治等项目
  3、特色诊疗:(1)亚健康状态的评估和治疗运用现代经络诊疗仪,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人体的生物电特性,可以判断出人体十四经脉的虚实和失衡状态,不仅为医生治疗提供客观定量的参考指标,也为患者自我保健提供科学依据。(2)强直性脊柱炎是严重危害我国青壮年的一种致残性疾病。针灸科与风湿科携手在本病的诊治上取得重大进展,临床缓解率95%,其研究在国内居领先水平。(3)脊柱外伤引起的神经性膀胱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常见,针灸疗法治疗本病有效率高,无副作用,可使部分患者免除手术及手术后遗症之苦。(4)中风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针灸科运用头针、火针、眼针等方法预防和治疗中风,见效快,效果稳定,已使数万名患者摆脱了疾病之苦。
5)各种急慢性疼痛见于许多疾病之中,针灸科应用针刺和耳穴贴压等方法,止痛效果立竿见影,有效率可达98%以上。(6)耳穴的诊断和治疗为全国开展最早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调节内分泌、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均有奇效。(7)痤疮、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湿疹等皮肤病的治疗配合针灸、耳压、拔罐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使之快速康复。(8)神经性耳聋、耳鸣、炎症性眼病、眼底病、视力疲劳、急慢性鼻炎等五官科疾病,运用针刺、刺络放血等方法,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弥补了药物治疗的不足。(9)最近新开展的针灸减肥、美容门诊和失眠门诊是运用针刺、耳压、灸疗调和气血,促进康复。开诊以来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针灸科医学教育:针灸科现招收硕士研究生10余人,每年接收实习生20人次,国内外进修生10余人,曾培训外籍学员270余人次。编写了《针灸基本功》《谢锡亮划经点穴》《针灸学》、《耳穴诊治学》、《针刀医学》等教材,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多次,多次承担国家、军队、北京市的重大课题,获得军队科研成果奖、解放军总医院教学成果奖、医疗成果奖等。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视听教材奖1项。
  科学研究:承担“七五”、“八五”“九五”全军科研基金课题3项及院重点课题2项,“十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科研成果:
  1、针刺治疗脑血管病及其机理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微波针灸治疗冠心病头痛研究 军队科拄进步三等奖   3、耳压法治疗小儿气管炎548例 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4、耳压法治疗儿童哮喘 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5、《耳穴诊断与治疗》录像 中华医学会优秀视听教材奖
  近3年来,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学术交流:1998年主办了全军第四届针灸学术研讨会;2003年主办了全军第五届针灸学术研讨会
  仪器设备:
  1、中风康复治疗仪 可对中风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康复锻炼;
  2、亚健康状态检测仪 可以从中医的经络角度检测亚健康状态人群的经络失衡状态,并提出治疗方案
  3、衡和达平衡治疗仪 利用磁、电、热的刺激进行无痛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高血脂等中风危险因素.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宫颈囊肿和宫颈糜烂都有怎么办
冷启刚
回答: 宫颈囊肿和宫颈糜烂同时存在时,通常无须过度担忧,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改变,可通过定期检查、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宫颈囊肿多为宫颈腺体堵塞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宫颈糜烂现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可能与激素水平、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宫颈囊肿较小且无症状时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变化即可。若囊肿较大或合并感染,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抗宫炎片、保妇康栓等药物控制炎症。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若合并分泌物异常或同房出血,需排除宫颈炎或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必要时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 少数情况下两者并存可能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相关,可能增加宫颈病变风险。此时需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评估,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行宫颈活检明确诊断。对于持续存在的高危型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栓、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等药物进行干预。 日常需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避免频繁阴道冲洗,同房时使用避孕套降低感染风险。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包括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排液或下腹坠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