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1医院

针灸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是全军针灸学科最重要的临床和教研基地,担任着国家领导人、军委首长的保健任务,并为部队官兵和广大群众提供诊疗服务,日门诊量300人左右,并同时承担研究生、进修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全科医务人员14人,副高职以上6 人,中级职称7人,技师1人。现有博士2人,硕士5人。
  针灸科医疗特色:1、已经开展的治疗项目:
  系统主治病种包括1、呼吸:鼻窦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2、消化:食管及贲门痉挛、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过多、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便秘、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紊乱、胆囊炎;3、神经: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中风、末梢神经炎、脊髓灰质炎麻痹、梅尼尔综合症、多动症、面肌痉挛、肋间神经痛、各种急慢性疼痛、耳鸣、耳聋、眩晕、高血压、抑郁症;4、内分泌:内分泌失调、高脂血症、甲亢;5、骨科:肩周炎、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腿痛、足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强直性脊柱炎;6、泌尿: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夜尿症、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7、妇科:乳腺增生、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8、眼科:急性结膜炎、单纯性白内障、近视、中央视网膜炎、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复视;9、口腔:牙痛、牙龈炎、咽炎;10、皮肤:痤疮、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湿疹;11、美容:腋臭、肥胖、色素沉着、除皱;
  2、诊治方法:采用各种针灸方法、按摩、刺络、拔罐、激光仪、电子灸、埋线、穴位注射、头针、腕踝针、腹针、肉毒素肌注、高频电火针等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最近又引进国际领先的治疗仪开展了了神经网络重建、血压调治等项目
  3、特色诊疗:(1)亚健康状态的评估和治疗运用现代经络诊疗仪,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人体的生物电特性,可以判断出人体十四经脉的虚实和失衡状态,不仅为医生治疗提供客观定量的参考指标,也为患者自我保健提供科学依据。(2)强直性脊柱炎是严重危害我国青壮年的一种致残性疾病。针灸科与风湿科携手在本病的诊治上取得重大进展,临床缓解率95%,其研究在国内居领先水平。(3)脊柱外伤引起的神经性膀胱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常见,针灸疗法治疗本病有效率高,无副作用,可使部分患者免除手术及手术后遗症之苦。(4)中风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针灸科运用头针、火针、眼针等方法预防和治疗中风,见效快,效果稳定,已使数万名患者摆脱了疾病之苦。
5)各种急慢性疼痛见于许多疾病之中,针灸科应用针刺和耳穴贴压等方法,止痛效果立竿见影,有效率可达98%以上。(6)耳穴的诊断和治疗为全国开展最早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调节内分泌、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均有奇效。(7)痤疮、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湿疹等皮肤病的治疗配合针灸、耳压、拔罐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使之快速康复。(8)神经性耳聋、耳鸣、炎症性眼病、眼底病、视力疲劳、急慢性鼻炎等五官科疾病,运用针刺、刺络放血等方法,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弥补了药物治疗的不足。(9)最近新开展的针灸减肥、美容门诊和失眠门诊是运用针刺、耳压、灸疗调和气血,促进康复。开诊以来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针灸科医学教育:针灸科现招收硕士研究生10余人,每年接收实习生20人次,国内外进修生10余人,曾培训外籍学员270余人次。编写了《针灸基本功》《谢锡亮划经点穴》《针灸学》、《耳穴诊治学》、《针刀医学》等教材,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多次,多次承担国家、军队、北京市的重大课题,获得军队科研成果奖、解放军总医院教学成果奖、医疗成果奖等。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视听教材奖1项。
  科学研究:承担“七五”、“八五”“九五”全军科研基金课题3项及院重点课题2项,“十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科研成果:
  1、针刺治疗脑血管病及其机理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微波针灸治疗冠心病头痛研究 军队科拄进步三等奖   3、耳压法治疗小儿气管炎548例 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4、耳压法治疗儿童哮喘 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5、《耳穴诊断与治疗》录像 中华医学会优秀视听教材奖
  近3年来,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学术交流:1998年主办了全军第四届针灸学术研讨会;2003年主办了全军第五届针灸学术研讨会
  仪器设备:
  1、中风康复治疗仪 可对中风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康复锻炼;
  2、亚健康状态检测仪 可以从中医的经络角度检测亚健康状态人群的经络失衡状态,并提出治疗方案
  3、衡和达平衡治疗仪 利用磁、电、热的刺激进行无痛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高血脂等中风危险因素.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