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1医院

肿瘤放疗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放射治疗是采用放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照射,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或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常规三大手段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的统计,约有45%的恶性肿瘤可被治愈,其中手术可治愈22%,放疗可治愈18%,化疗可治愈5%。所以,放射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肿瘤患者中60%~70%应接受放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拥有齐全的治疗队伍。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为放射肿瘤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一人,硕士生导师两人。科室拥有世界顶尖的放疗设备,如目前国内唯一的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hy)机,Synergy图像引导放疗加速器,Mobetron术中放疗专用加速器,Nucletron多通道后装放疗机等先进治疗设备。
  肿瘤放疗科作为国内外著名的放疗单位,肿瘤放疗科不但承担着军队及地方人员的临床放射治疗工作,还担负着保健、科研、教学的重要任务。肿瘤放疗科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为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不断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肿瘤放疗科医疗特色:①全身三维适形放疗(率先在国内开展)②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国内首家引进X刀,2001年获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③粒子植入放疗(军内率先开展)④妇科后装放疗⑤全身放疗⑥良性病放疗⑦术中放疗(率先在国内开展,曾获2项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⑧螺旋断层放疗(率先在国内开展)
  肿瘤放疗科教学情况:科室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 8 名,毕业5名;带教进修生数十名。
  肿瘤放疗科科研情况
  肿瘤放疗科学科发展方向:①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以往无法实现的特殊或复杂解剖位置的肿瘤(调强放疗,IMRT);②与医学影像学密切结合,实现影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IGRT)及利用PET-CT确定生物靶区,使的治疗更加精确③多学科密切配合,不断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的水平,在最大限度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的生存质量。
  肿瘤放疗科承担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36万元),省部级课题2项(10万元),军队十五面上项目1项(4万元),院内课题3项(50万元)。合计100万元。
  肿瘤放疗科科研成果:①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室第一署名)
  肿瘤放疗科课题基金情况(2000年以来)
  科研成果:
  1.肺癌术中放疗 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2.腹部术中放疗 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3.辐射场监测仪 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4.快中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5. X刀基础与临床研究 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6.从BGC823细胞系β线照射效应探讨胃癌术中照射剂量 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肿瘤放疗科编写专著:
  现代肿瘤术中放射治疗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年
  新编肿瘤诊疗手册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年
  现代肺癌诊断与治疗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年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年
  肿瘤综合治疗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年
  现代立体放射治疗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年
  现代良性病放射治疗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年
  临床病案分析丛书-放射治疗病案分析科学出版社 2003年
  肿瘤质子放射治疗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年
  现代高新技术治疗恶性肿瘤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年
  肿瘤放疗科今后发展方向:
  1.调强适形放疗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2.运用手术室专用加速器常规开展术中放疗
  3.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食管癌)最佳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4.基因放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5.生物靶区四维肿瘤放射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小孩打呼噜需要治疗吗
李延忠
回答: 小孩打呼噜是否需要治疗需根据具体原因判断,多数情况下由生理性因素引起无须特殊治疗,少数情况可能与病理性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 儿童打鼾常见于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感冒鼻塞等生理状态。这类情况通过调整侧卧睡姿、更换低矮枕头或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即可缓解。肥胖儿童因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也易打鼾,需通过控制体重改善。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病理性打鼾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持续张口呼吸、睡眠憋醒,可能影响颌面发育,需耳鼻喉科评估是否需手术切除。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黏膜水肿会加重打鼾,需规避过敏原并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扁桃体反复发炎引起的三度肿大可能阻塞气道,若每年发作超过4次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 当打鼾伴随生长发育迟缓、白天嗜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时,需警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病症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先天性颌面畸形如小下颌症也会导致气道狭窄,需口腔正畸科介入治疗。极少数情况下,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性肌萎缩症可能因舌根后坠引发打鼾,需神经科专项诊治。 家长应记录孩子打鼾频率和伴随症状,保持卧室湿度在50%-60%,避免睡前两小时进食。若打鼾每周超过3晚或出现呼吸暂停超过10秒,建议尽早就医。日常可鼓励孩子多做吹气球、咀嚼硬食等口腔肌肉训练,2岁以上儿童可尝试使用儿童专用止鼾贴改善鼻腔通气。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使用减充血剂或安眠类药物。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