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1医院

老年心血管内科 (共24位医生)

科室简介

老年心血管内科(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暨老年心血管病救治中心)由江泽民主席亲自批准于1996年成立的,1998年5月15日正式开诊,为国内外唯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和出版专业期刊于一体的老年心血管病综合性学术机构。研究所包括临床及基础实验室及杂志编辑部三部分。
  老年心血管内科临床部分有老年心血管内科专科门诊、老年心内科两个病区及一个监护室、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心血管介入导管诊断治疗室2个,开放床位100余张。病房位于解放军总医院内科大楼四层。基础研究部分包括心脏病理、心脏病理生理、分子生物学、心血管药理、线粒体疾病分子诊断等6个实验室。心研所始终沿着老年冠心病、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老年钙化性瓣膜病、老年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内科保障、老年人心脏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等研究方向发展。1998年被评为全军重点实验室,2000年被评为全军重中之重实验室。为老年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另有《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和英文版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两个杂志编辑部。目前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台湾长庚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北京医科大学基础所、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多家医院及医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联系。在我国每年一度的长城国际心脏病会议上,主办老年心脏病学论坛。是我国老年医学高级技术骨干的重要培训基地和摇篮。

老年心血管内科科研与教学:基础研究部分包括心脏病理、心脏病理生理、分子生物学、心血管药理、线粒体疾病分子诊断等6个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心律失常 及高血压的机制研究,基础电生理与离子通道学。心脑缺血性疾病治疗新靶点的发现以及防治的研究;心力衰竭发病分子机制以及防治的研究;新药研发:结合基础 研究结果,主要开展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常见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的研发;心血管疾病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等。
  老年心血管内科研究所获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十二五科技支撑等科研课题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 步一等各二项。撰写填补我国空白的《老年心脏病学》(第1~3版)、《妇女心脏病学》等专著。研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患了强迫症该怎么办
杨乐金
回答: 强迫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家庭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强迫症通常由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异常、心理社会因素、脑结构功能异常、人格特质等原因引起。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强迫症首选心理干预手段,通过暴露与反应预防技术帮助患者逐步减少强迫行为。森田疗法强调对症状的接纳态度,适用于伴随焦虑的强迫观念。团体心理治疗能改善患者社交功能,尤其适合青少年患者。家长参与的家庭治疗可减少环境诱因,需配合专业机构指导。部分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防止症状复发。 2、药物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是临床常用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片对严重症状有效,但不良反应较多。新型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可增强疗效。药物起效需4-6周,治疗周期通常不少于1年。用药期间需定期评估肝功能与心电图,禁止突然停药。 3、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调节前额叶皮质兴奋性,适用于药物抵抗型患者。深部脑刺激需严格评估适应症,用于病程超过5年的难治性病例。生物反馈疗法通过肌电监测改善症状伴随的躯体化反应。改良电休克治疗仅限急性自杀倾向患者短期应用。所有物理干预需在精神科医师监督下进行。 4、家庭干预 家属应学习非批判性沟通技巧,避免强化患者的强迫行为。建立规律作息表减少环境不确定性,但不可代替患者完成清洁等仪式行为。共同制定症状应对预案,如设置每日强迫行为时间上限。定期参加家庭心理教育课程,识别早期复发征兆。特别注意避免因疾病产生家庭矛盾升级。 5、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可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正念冥想训练每天20分钟有助于降低焦虑程度。限制咖啡因摄入防止加重震颤症状。采用渐进式时间管理法改善工作效能。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可获得社会支持,但需选择专业机构组织的团体。 强迫症患者应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卧室环境需安静避光。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避免高脂饮食影响药物吸收。建议使用数字工具记录症状变化,复诊时提供详细病程日志。外出时可携带抗焦虑手环等辅助工具,但不可过度依赖。家属需定期参加护理培训,掌握危机干预技巧。所有治疗调整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增减药物或更换疗法。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