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乳腺外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乳腺外科是目前西南地区三甲综合医院中首家独立成为专业治疗乳腺肿瘤及乳腺病的科室。并且在刘锦平主任的带领下完成与国际临床医学模式接轨,即单一肿瘤(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模式。
  乳腺外科在乳腺疾病的诊断方面,拥有全智慧高解析数字化的乳腺x光机、乳腺彩超及多普勒、核磁共振检查,省内领先的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活检,使乳腺癌术前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即将配备乳腺导管内窥镜和数字定位活检穿刺系统。
  乳腺外科在治疗方面,重视乳腺手术方式的研究,使其达到功能性根治要求,分别开展了“保留胸前神经的乳癌改良根治术”、“乳腺前哨淋巴结定位的活检”、“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的乳癌根治术”改良切口方式使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率下降为5%以下,更有利于术后放化疗的进行。对乳段及乳腺象限切除病人开展了整形缝合,既解决了乳腺疾病,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美容效果使乳房外形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对于乳腺纤维瘤有美容小切口和麦默通微创两种方式,效果俱佳。
  乳腺外科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更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率先改进手术切口方式,配合西南地区第一家引进的全新三维适形放疗仪,术后病人存活率高,复发率明显降低,不仅保住患者的乳房,并且保持乳房外形基本不变,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乳腺外科有多年乳腺癌化疗的经验,刘锦平主任医师带领科室医师每年多次参与国内国际乳腺癌新化疗方案和新药的三期临床试验的推广及结果讨论会议。目前我科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均采用国际国内最新标准方案,在此基础上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出个性化的化疗方案,使患者既能得到最佳的治疗又能减轻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
  乳腺外科开展了多项反映乳腺癌术后指标的检查以及肿瘤的药敏试验,为患者的预后和内分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建立了正规的病例随访制度,对于乳癌患者定期复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防治。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处理方法。在门诊建立乳腺保健档案,能动态定时掌握乳腺健康状况。成立四川省乳腺癌病友会(粉红丝带病友会),为患者长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在科研方面,承担了多项省厅级科研课题。
  乳腺外科正式成为四川首个在乳腺专科批准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GCP)科室,让患者在治疗时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使经济拮据的患者能得到免费的最新药物治疗。
  乳腺外科“与患者成为朋友”,是我们在为广大病友服务中提出也是做到的口号。您在接受我们的医疗服务中将会亲身体验到。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首次成功开展介入岩下窦采血技术诊断库欣综合征

7月3日,我院老年内分泌科成功开展介入岩下窦采血技术(BIPSS)诊断库欣综合征,填补了我院内分泌介入诊断的空白。 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双侧岩下窦同时采血技术(BIPSS)是诊断ACTH依赖性的库欣综合征的“金标准”,目前国内仅有数家大型教学医院内分泌科能开展该技术。为填补我院这一空白,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老年内分泌科医务人员积极推进这一新技术的开展, 7月3日,在老年重症科、放射科介入组和核医学科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首例双侧岩下窦采血操作及相关激素的测定,为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更为科学、有力的依据。 目前,老年内分泌科已完成了内分泌介入诊断的新技术开展及课题立项,下一步将开展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技术对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工作。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