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放射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放射科现有员工82人,有4个部门;大型设备16台,年检查人数约40万。年接受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约80人。

一、人员:82人,其中:医师31人、技师40人、护士5人、登记人员6人。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3人、中级职称24人。博士2人、硕士14人。编内人员59人、编外人员23人。

二、部门:

普放:包括X线检查、胃肠检查及乳腺检查。共有4台DR、1台CR、1台数字胃肠机、1台数字乳腺机、床旁机3台。每天检查人数约800人。

DSA室:DSA机1台。每天检查人数约5人。

CT室:双源CT1台、128层CT1台、64排CT1台、16排CT1台。每天检查人数约350人。

MR室:1.5TMR机1台、3.0TMR机1台。每天检查人数约90人。

三、教学:分别是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教学基地。每年接受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约80人。

四、科研:现有厅级在研项目6项;曾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有多项新技术项目进行中。

五、学术地位:四川省医学会放射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1人、委员4人。四川省医师协会放射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1人、委员2人。四川省医学会放射专科分会青年委员2人。成都市医学会放射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1人、委员4人。

六、发表论文:每年放射科均有数十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2008年20篇、2009年41篇、2010年22篇。2011年22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首次成功开展介入岩下窦采血技术诊断库欣综合征

7月3日,我院老年内分泌科成功开展介入岩下窦采血技术(BIPSS)诊断库欣综合征,填补了我院内分泌介入诊断的空白。 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双侧岩下窦同时采血技术(BIPSS)是诊断ACTH依赖性的库欣综合征的“金标准”,目前国内仅有数家大型教学医院内分泌科能开展该技术。为填补我院这一空白,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老年内分泌科医务人员积极推进这一新技术的开展, 7月3日,在老年重症科、放射科介入组和核医学科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首例双侧岩下窦采血操作及相关激素的测定,为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更为科学、有力的依据。 目前,老年内分泌科已完成了内分泌介入诊断的新技术开展及课题立项,下一步将开展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技术对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工作。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溶血是怎么回事
周小凤
回答: 新生儿溶血可能由母婴血型不合、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感染因素、药物因素、早产或低体重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光照疗法、输血治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营养支持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处理。 1、母婴血型不合 母婴ABO或Rh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的常见原因。当母亲为O型血或Rh阴性血,胎儿为A/B型或Rh阳性血时,母体产生的抗体会通过胎盘攻击胎儿红细胞。典型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贫血,严重者可伴随肝脾肿大。临床常用免疫球蛋白注射液阻断抗体,配合蓝光照射治疗黄疸,必要时需输注洗涤红细胞。 2、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基因缺陷会导致红细胞膜结构异常,使其在脾脏过早破坏。患儿多有家族史,表现为中重度贫血、黄疸反复发作,血涂片可见球形红细胞。需补充叶酸片预防贫血危象,严重时需行脾切除术,术后需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预防感染。 3、感染因素 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宫内感染可破坏胎儿红细胞生成系统,导致溶血合并肝功能障碍。患儿除黄疸外常伴有发热、皮疹、血小板减少。需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配合人血白蛋白改善低蛋白血症,同时进行保肝利胆处理。 4、药物因素 母亲孕期使用磺胺类、抗疟药等氧化性药物,或新生儿接触樟脑丸等化学物质,可能诱发红细胞G6PD酶缺乏者发生急性溶血。特征为酱油色尿、突发苍白,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注射液抑制免疫反应。 5、早产或低体重 早产儿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不足,低体重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两者均易发生非免疫性溶血。这类患儿黄疸进展较慢但持续时间长,需加强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严重时采用LED冷光源进行持续光照治疗。 新生儿溶血患儿需维持适宜环境温度,避免低体温加重酸中毒。母乳喂养者母亲应暂停进食蚕豆及制品,配方奶喂养需选择低铁配方。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值,观察皮肤黄染范围是否超过躯干中线。出院后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按计划补种乙肝疫苗等常规免疫程序。出现拒奶、嗜睡、肌张力减低等胆红素脑病征兆时须立即返院。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