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是医院的特色科室之一,以传统中医理论为依托,注重中西医结合,不断探索提高传统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的路子。设有住院部病房及门诊,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每年吸引大量外埠和本地肿瘤患者前来就医。现有病床56张,科室学术队伍健全,技术力量雄厚,有高中级和初级医护人员20余人, 其中正高3名,副高1名,医学博士1人,医学硕士2人,在读研究生3人。先后承担广州市卫生局,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多项科研课题,曾获市及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多项。
  中西医结合科医务人员注重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优势,提倡“以人为本” “带瘤生存”等理念 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中医“增效减毒”配合手术、化疗、放疗、介入等手段治疗各类常见恶性肿瘤,综合疗效显著,可以提高癌症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抗转移 抗复发 提高远期疗效,采用扶正的中医药对手术后体质虚弱患者进行综合调理,亦显示出“扶正培本”的优势 达到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癌抗癌的最佳效果。
  中西医结合科诊疗项目
  1、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咽癌及其他头颈部肿瘤
  中西医结合科借助医院的先进放疗设备及放疗技术,运用中医药与放、化疗相结合,采用中药内服与外用的方法,最大限度发挥放射与化学药物的治疗作用并减轻其毒副反应,取得显著的综合疗效。
  2、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及其他消化系统肿瘤
  中西医结合科应用护肝软坚及抗癌的中医药,配合介入、射频消融、化疗等手段治疗肝脏及消化系统癌瘤,达到减轻肝损害,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疗效的目的。
  3、中西医结合、中医药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以中医药为主治疗晚期肺癌,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针对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中期肺癌患者给予积极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晚期肺癌,可减轻癌症患者的症状和痛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带瘤生存期。实践证明,中医药可稳定肿瘤病灶,甚至也可使部分肿瘤缩小。对于放疗和化疗后的肺癌患者,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起到减轻毒副反应,增强疗效的作用。手术前后的患者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
  4、中西医结合、中医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以及晚期癌症的扶正治疗
  针对当前大多数的癌症患者为中晚期病人,采用中西医、中医治疗肺癌、肝癌、胃肠癌、鼻咽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食管癌、妇科肿瘤等各类肿瘤,在扶正抗癌,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5、中医药配合新技术手段综合治疗各类恶性肿瘤
  开展全身热疗、局部热疗及三氧免疫治疗等各种新技术手段配合中医药,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6、运用传统中医经方、验方治疗各类恶性肿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体温低于35度称为体温过低
徐建威
回答: 体温低于35度称为体温过低,属于需要紧急干预的异常情况。体温过低可能与寒冷暴露、代谢异常、药物作用、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寒战、意识模糊、心率减慢、皮肤苍白等症状。建议立即采取复温措施并就医。 寒冷暴露是体温过低的常见原因,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或穿着单薄会导致体热大量流失。此时需转移到温暖场所,更换干燥衣物,饮用温热糖水帮助产热。若伴有冻伤需避免揉搓患处,用38-42度温水缓慢复温。代谢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会降低基础代谢率,患者可能出现表情淡漠、声音嘶哑等伴随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节。某些镇静类药物如地西泮片可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用药后出现嗜睡伴随体温下降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内分泌疾病中垂体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能导致体温过低,常合并低血压、乏力等症状,需通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等激素替代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卒中或外伤会影响下丘脑调温功能,可能伴随瞳孔异常或肢体瘫痪,需通过CT等检查明确病因。老年人、婴幼儿、营养不良者因体温调节能力弱更易发生体温过低,寒冷季节需保持室温20-22度,穿戴帽子手套减少散热,避免酒精擦拭等错误复温方式。 发现体温过低时应立即测量核心温度,轻度低温采用被动复温如加盖毛毯,中重度需主动复温如静脉输注加温液体。复温过程中需监测心律,避免复温过快导致休克。日常需注意防寒保暖,糖尿病患者外出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服用镇静类药物者避免单独外出。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体温过低,建议完善甲状腺功能、垂体激素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