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消化内科普内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普内科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临床一线科室,承担着医、教、研、防、康等工作。我科由门诊(消化、糖尿病)、病房、消化内镜中心、胃肠动力检查室以及糖尿病检查室组成。科室主要特长为:消化系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诊疗。尤其是:冠心病抗凝治疗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评估、合并心脏疾病时胃肠疾病内镜操作风险评估体统的研究与创建、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与防治、糖尿病的防治、糖尿病胃肠动力的特点与防治,建立社区慢病尤其是糖尿病管理的规范及流程,为我科室专业特色。
  全科共计38人,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4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0名,护士6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11名。
  诊疗范围: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内窥镜诊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
  诊疗特色:
  (1)在消化内科诊疗方面,对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合并心脏疾病应用双抗(如:阿司匹林、波利维)及抗凝药(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心脏疾病合并胃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为我科特色。李雅君主任尤其擅长合并心脏疾患的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治疗。对常见疾病急性胰腺炎,功能性胃肠病,脂肪肝等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常规开展13C-尿素呼气试验、H2-呼气试验检查、胃肠功能检查食管测压、胃食管24小时pH监测、肛门测压等检查项目。
  (2)消化内镜中心包括普通操作间及VIP操作间,拥有国际先进胃肠镜检查及洗消设备。除常规胃镜、结肠镜外,还拥有鼻胃镜、胶囊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设备,周一至周五常规进行胃镜、结肠镜检查及24小时急诊内窥镜诊疗,同时开展止血、电切、碎石、支架置入等一系列内镜下治疗。
  (3)在普内科方面,对糖尿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合并心脏疾病的糖尿病的诊治是我科的特色。糖尿病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行糖尿病三级预防,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包括胰岛素泵)等全方位的综合治疗,对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大血管病变给予早期筛查、检测和治疗。
  糖尿病实验室开展快速血糖检测、快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72小时动态血糖检测、体脂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检查和周围血管多普勒检查。并开展了胰岛素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可以为部分血糖严重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新诊断 病程短于 年) 提供数月至数年少服药或不服药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机会 目前也已在门诊开展了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的手段。
  科室作为北京市糖尿病协会理事,最早建立并授予的糖尿病教育基地并挂牌,定期参与全市糖尿病防治大型活动及专题讲座,在医院内每月定期开展面向患者的糖尿病患教活动及专题讲座。我科拥有首批北京市健康科普的知名专家。
  护理工作:
  消化内科·普内科的护理队伍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团队,特别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我们以精湛的技术、饱满的热情为广大患者提供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熟练掌握各种专科护理技术,开展延伸服务,做好出院后的随访。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患者教育活动。
  教学科研工作: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我们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每年承担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和进修生的理论授课、临床见习和生产实习工作,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培养了多名硕士生。开展在职人员继续再教育,拥有胃肠镜模拟器训练的演示及教学。参与全科临床培训,每年培训3000人次,多人多次获得首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授予的优秀教师或先进个人的称号。我科历年来参与多项多中心合作研究项目,曾多次接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近5年来,发表核心期刊文章40余篇,著书多部。
  消化内科·普内科是医院集医、教、研、防、康为一体的优秀科室工作,科室将本着“严谨 求精 团结 奉献”服务宗旨,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是怎么造成的
邵自强
回答: 脑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因素引起。脑梗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可能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溶栓、抗凝或手术治疗。 1、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可能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逐渐阻塞血管腔。这类患者常伴有头晕、短暂性肢体无力等先兆症状。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 2、心源性栓塞 房颤、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此类脑梗起病急骤,多伴有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严重者需行左心耳封堵术。 3、小动脉闭塞 长期吸烟或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微小动脉玻璃样变,管腔狭窄闭塞。常见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表现为单纯运动或感觉障碍。治疗以控制血压为主,可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 4、血液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妊娠或遗传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这类患者易反复发生血栓,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栓塞。 5、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可引发血管壁炎症性增厚。患者多伴有发热、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预防脑梗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房颤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抗凝。出现突发性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溶栓治疗黄金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康复期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