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普内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普内科分为5个专业,即消化、内分泌、肾病、血液和综合专业,各专业人员固定并逐步形成梯队,目前共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9名,硕士生导师1名,病房床位35张。对住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进行培训,注重对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工作的前5年能全面接触普内科的各个病种,又要求主治医师加强专业学习,使他们在专业上有所侧重,更有利于个人业务的发展和提高。对于各专业组的常见病,制定了诊疗常规。
  普内科门诊工作也是工作重点,承担着全院最大的门诊量。我们的门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初具规模,坚持派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出诊,始终坚持病人第一的原则,从不限号,做到病人随到随看。为了提高门诊的诊疗水平和方便病人就诊,除专家门诊外,我们将门诊分成消化、内分泌、肾病和综合四个专业,保证人员相对固定。20年来,门诊量由建科初期的12116人次/年,持续上升,到1989年时已翻了一番,达到28588人次/年,2003年达到77366人次/年。
  普内科在消化专业方面:1986年组建内窥镜室,2003年内窥镜室并入普内科。陈文?主任医师及韩振民主任医师首先开展了胃镜、肠镜的检查。李雅君主任及韩振民主任不但内镜操作技术娴熟,还开展了内镜下的介入治疗,目前已开展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硬化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胃肠道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染色等。内镜室的工作量逐年增加,为了方便病人,胃镜由每周1次增至每周5次,并开展了急诊胃镜,做到随叫随到随做,提高了诊疗水平,成功地抢救了许多患者。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有头皮屑怎么回事
顾倩
回答: 新生儿有头皮屑可能是由乳痂、皮肤干燥、脂溢性皮炎、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洁护理、保湿处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乳痂 乳痂是新生儿常见的头皮屑样表现,主要由母体激素残留导致皮脂分泌过多,与脱落的表皮细胞混合形成黄白色鳞屑。通常出现在出生后2-6周,多集中于囟门及头顶部位。家长可用婴儿专用软毛刷轻柔清理,或使用橄榄油软化后清洗,避免强行剥落。该情况属于生理现象,无须特殊治疗,多数在6个月内自行消退。 2、皮肤干燥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若环境湿度低或过度清洁可能引发干燥脱屑。表现为细小白色皮屑,可能伴有轻微发红。建议家长将洗澡频率控制在每日1次,水温保持在37-38℃,使用无皂基婴儿沐浴露。清洗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婴儿润肤乳,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冬季可适当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 3、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可能与马拉色菌定植或遗传因素相关,表现为油腻性黄色痂皮,常见于头皮、眉弓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家长可用2%酮康唑洗剂每周清洗2次,或局部涂抹1%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严重时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硫化硒洗剂或联苯苄唑乳膏进行抗真菌治疗。该病易复发但预后良好,多数患儿1岁后症状减轻。 4、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导致头皮鳞屑伴环形红斑,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新生儿。家长发现异常脱屑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通过真菌镜检确诊,并开具硝酸咪康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喷雾剂进行局部抗真菌治疗。日常需保持头皮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 5、接触性皮炎 洗发产品、织物残留洗涤剂或汗液刺激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伴细小鳞屑。家长应停用可疑致敏产品,改用无香料无色素配方的婴儿洗护用品。急性期可用生理盐水冷敷,医生可能建议短期使用0.05%地奈德乳膏控制炎症。日常需选择纯棉衣物,洗涤时充分漂洗以减少化学残留。 新生儿头皮护理需注意保持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产品。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摄入。若头皮屑持续加重、出现渗液或伴随发热等症状,家长须及时带患儿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日常可定期用婴儿按摩油轻柔抚触头皮,促进血液循环和角质代谢,但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囟门。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