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抢救中心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抢救中心(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抢救中心)采用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先进医疗急救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心肺血管疾病抢救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内设CT、核磁共振、心血管造影系统等大型设备。拥有病床110张。不仅有国内率先设立的大型现代化急诊重症监护室,还有急诊观察室、重症抢救室、急诊病房,开辟了心肺血管疾病的急诊、抢救、监护、住院治疗的绿色通道。抢救治疗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急性心梗、肺栓塞的急诊溶栓、介入治疗及夹层动脉瘤、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成功救治率达92%以上。2000年1月1日,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抢救中心正式启用。新建急诊楼面积约2400平方米,总床位80张。设立大型抢救室2个、手术室2间、建立了第二导管室。EICU床位20张、急诊病房床位35张、急诊观察床位22张。在该中心内,可以完成急诊血、尿、便、体液及生化等化验和影像学造影检查、心血管造影机(CT、MR)和心脏、腹部超声检查以及平板运动实验等。使急诊患者的就诊,达到抢救、监护、住院“一条龙”服务,形成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抢救中心全部固定人员编制达到9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6人、主治医师10人、在读研究生4人。抢救中心十五病房(30张床)比较集中地收治了从EICU和急诊转来的心肺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冠造、PCI、支架、桡动脉的介入术、冠脉内超声、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内支架术、下腔静脉置网术、肺栓塞介入治疗、先心介入治疗等。EICU(16—20张床)为突出我院心肺血管特色,吸取欧美及台湾等地的经验,设立心肺血管疾病联合监护体系,走出一条急危重症监护学科的新路。主要收治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高血压急症、急性夹层动脉瘤、大块肺栓塞、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严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张力性气胸、严重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抢救中心收治其他科室难以收治的疑难重症病人,长时间练就了一支过得硬的高素质的队伍,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也赢得了家属和同仁的认同。现在医院ICU术后监护长期拔不了管、脱不了呼吸机或其他疑难情况的病人,也转到EICU,治疗数十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主持EICU工作的马临安、刘双两位主任以他们的技术和敬业精神,赢得同志们的尊敬。
  抢救中心于2000年冠状动脉造影500例、PTCA201例。2001年冠造800例、PTCA达到300例以上,为外科收治搭桥病人达到100人左右。2002年,抢救中心的各方面工作更上一层楼。各部门之间的运转配合更加合理,特别是陈方主任在介入领域的杰出工作,培养出一批年轻医生,逐渐熟练掌握了介入技术。陈方主任开展了多项高难度介入技术,吸引了大批患者慕名而至。全年抢救中心冠造1000多例,PTCA398例,为心外科收治搭桥患者达到200例。PTCA数占全院PTCA总数的40%以上。
  抢救中心的建立,是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与现代专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形成了救治急、重症患者全过程的一套系统化的体系,是减少死亡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及4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来院考察,对抢救中心的抢救能力及生命救治绿色通道非常满意,并被指定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抢救中心抗击SARS胜利后进行了全面改造、装修。一层大厅扩大,儿科诊区划归为抢救中心,改造成急诊诊区;二层建立了第二重症监护病房;三层为十五(1)病房;四层改造成十五(2)病房。抢救中心总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床位110张,其中抢救床7张(3个抢救室)、观察床21张、两个重症监护病房(EICU)床位32张、两个住院病房床位50张,总人员达到120人。2003年7月,院办公会决定聘李志忠副主任医师为抢救中心副主任。抢救中心现有五位副主任,分管五个部门(抢救、观察;EICU1、EICU2、病房1、病房2),正副高医师12名。
  抢救中心现开展的介入治疗达30余项,包括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先心病介入治疗,急性夹层动脉瘤破裂的支架治疗等。近期将开展心衰辅助治疗(机械心脏)。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有头皮屑怎么回事
顾倩
回答: 新生儿有头皮屑可能是由乳痂、皮肤干燥、脂溢性皮炎、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洁护理、保湿处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乳痂 乳痂是新生儿常见的头皮屑样表现,主要由母体激素残留导致皮脂分泌过多,与脱落的表皮细胞混合形成黄白色鳞屑。通常出现在出生后2-6周,多集中于囟门及头顶部位。家长可用婴儿专用软毛刷轻柔清理,或使用橄榄油软化后清洗,避免强行剥落。该情况属于生理现象,无须特殊治疗,多数在6个月内自行消退。 2、皮肤干燥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若环境湿度低或过度清洁可能引发干燥脱屑。表现为细小白色皮屑,可能伴有轻微发红。建议家长将洗澡频率控制在每日1次,水温保持在37-38℃,使用无皂基婴儿沐浴露。清洗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婴儿润肤乳,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冬季可适当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 3、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可能与马拉色菌定植或遗传因素相关,表现为油腻性黄色痂皮,常见于头皮、眉弓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家长可用2%酮康唑洗剂每周清洗2次,或局部涂抹1%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严重时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硫化硒洗剂或联苯苄唑乳膏进行抗真菌治疗。该病易复发但预后良好,多数患儿1岁后症状减轻。 4、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导致头皮鳞屑伴环形红斑,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新生儿。家长发现异常脱屑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通过真菌镜检确诊,并开具硝酸咪康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喷雾剂进行局部抗真菌治疗。日常需保持头皮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 5、接触性皮炎 洗发产品、织物残留洗涤剂或汗液刺激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伴细小鳞屑。家长应停用可疑致敏产品,改用无香料无色素配方的婴儿洗护用品。急性期可用生理盐水冷敷,医生可能建议短期使用0.05%地奈德乳膏控制炎症。日常需选择纯棉衣物,洗涤时充分漂洗以减少化学残留。 新生儿头皮护理需注意保持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产品。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摄入。若头皮屑持续加重、出现渗液或伴随发热等症状,家长须及时带患儿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日常可定期用婴儿按摩油轻柔抚触头皮,促进血液循环和角质代谢,但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囟门。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