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抢救中心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抢救中心(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抢救中心)采用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先进医疗急救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心肺血管疾病抢救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内设CT、核磁共振、心血管造影系统等大型设备。拥有病床110张。不仅有国内率先设立的大型现代化急诊重症监护室,还有急诊观察室、重症抢救室、急诊病房,开辟了心肺血管疾病的急诊、抢救、监护、住院治疗的绿色通道。抢救治疗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急性心梗、肺栓塞的急诊溶栓、介入治疗及夹层动脉瘤、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成功救治率达92%以上。2000年1月1日,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抢救中心正式启用。新建急诊楼面积约2400平方米,总床位80张。设立大型抢救室2个、手术室2间、建立了第二导管室。EICU床位20张、急诊病房床位35张、急诊观察床位22张。在该中心内,可以完成急诊血、尿、便、体液及生化等化验和影像学造影检查、心血管造影机(CT、MR)和心脏、腹部超声检查以及平板运动实验等。使急诊患者的就诊,达到抢救、监护、住院“一条龙”服务,形成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抢救中心全部固定人员编制达到9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6人、主治医师10人、在读研究生4人。抢救中心十五病房(30张床)比较集中地收治了从EICU和急诊转来的心肺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冠造、PCI、支架、桡动脉的介入术、冠脉内超声、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内支架术、下腔静脉置网术、肺栓塞介入治疗、先心介入治疗等。EICU(16—20张床)为突出我院心肺血管特色,吸取欧美及台湾等地的经验,设立心肺血管疾病联合监护体系,走出一条急危重症监护学科的新路。主要收治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高血压急症、急性夹层动脉瘤、大块肺栓塞、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严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张力性气胸、严重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抢救中心收治其他科室难以收治的疑难重症病人,长时间练就了一支过得硬的高素质的队伍,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也赢得了家属和同仁的认同。现在医院ICU术后监护长期拔不了管、脱不了呼吸机或其他疑难情况的病人,也转到EICU,治疗数十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主持EICU工作的马临安、刘双两位主任以他们的技术和敬业精神,赢得同志们的尊敬。
  抢救中心于2000年冠状动脉造影500例、PTCA201例。2001年冠造800例、PTCA达到300例以上,为外科收治搭桥病人达到100人左右。2002年,抢救中心的各方面工作更上一层楼。各部门之间的运转配合更加合理,特别是陈方主任在介入领域的杰出工作,培养出一批年轻医生,逐渐熟练掌握了介入技术。陈方主任开展了多项高难度介入技术,吸引了大批患者慕名而至。全年抢救中心冠造1000多例,PTCA398例,为心外科收治搭桥患者达到200例。PTCA数占全院PTCA总数的40%以上。
  抢救中心的建立,是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与现代专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形成了救治急、重症患者全过程的一套系统化的体系,是减少死亡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及4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来院考察,对抢救中心的抢救能力及生命救治绿色通道非常满意,并被指定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抢救中心抗击SARS胜利后进行了全面改造、装修。一层大厅扩大,儿科诊区划归为抢救中心,改造成急诊诊区;二层建立了第二重症监护病房;三层为十五(1)病房;四层改造成十五(2)病房。抢救中心总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床位110张,其中抢救床7张(3个抢救室)、观察床21张、两个重症监护病房(EICU)床位32张、两个住院病房床位50张,总人员达到120人。2003年7月,院办公会决定聘李志忠副主任医师为抢救中心副主任。抢救中心现有五位副主任,分管五个部门(抢救、观察;EICU1、EICU2、病房1、病房2),正副高医师12名。
  抢救中心现开展的介入治疗达30余项,包括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先心病介入治疗,急性夹层动脉瘤破裂的支架治疗等。近期将开展心衰辅助治疗(机械心脏)。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月经周期怎么算排卵期
冷启刚
回答: 月经周期可以通过计算月经周期天数、观察宫颈黏液变化、测量基础体温、使用排卵试纸检测、结合月经周期规律推算等方式确定排卵期。 1、计算月经周期天数 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计算,到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为一个完整的月经周期。通常排卵期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可以通过记录连续几个月的月经周期天数,取平均值来推算排卵期。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需要结合其他方法综合判断。 2、观察宫颈黏液变化 排卵期前后宫颈黏液会变得清亮、稀薄、富有弹性,类似蛋清状,这种变化有助于精子通过宫颈进入子宫。排卵期前1-2天黏液量最多,排卵后黏液会变得粘稠或消失。每天观察并记录宫颈黏液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排卵期。 3、测量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是指早晨醒来后未进行任何活动时测量的体温。排卵后由于孕激素水平升高,基础体温会上升0.3-0.5摄氏度并持续到下次月经来潮。通过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基础体温,可以发现体温升高的时间点,从而判断排卵期。 4、使用排卵试纸检测 排卵试纸通过检测尿液中黄体生成素的浓度变化来预测排卵。当黄体生成素达到峰值时,通常会在24-48小时内排卵。从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每天使用排卵试纸检测,当检测线颜色与对照线相近或更深时,提示即将发生排卵。 5、结合月经周期规律推算 对于月经周期28天的女性,排卵期通常在月经来潮的第14天左右。月经周期较长或较短的女性,排卵期会相应延后或提前。可以通过记录6个月以上的月经周期,找出规律后推算排卵期。这种方法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才能提高准确性。 建议女性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和排卵。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果月经周期长期不规律或难以确定排卵期,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影响排卵的疾病。备孕期间可以结合多种方法综合判断排卵期,提高受孕概率。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