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垦总局医院

消化内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是农垦总局医院的重点科室,该科从建院开始成立,并在设备上引进国内外较为超前的仪器作为诊治的手段。病房以星级标准建成宽敞、明亮、舒适,装有先进的管理系统,医务人员素质较高,全科22名工作人员,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另外该科进几年来指派专门医师到国内进修学习超声内镜新技术,是目前省内唯一掌握该技术的科室,该技术的引进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治预后开拓了新的前景。
  该科主要诊治消化系疾病,其擅长胆管系统疾病、终末期肝脏疾病、消化性溃疡、食管病变肠道病变及胰腺病变的诊治。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依托本院拥有的国内外最先进的影像设备64排CT及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其特异性、敏感性能达到95%以上,对胆管系统及胰腺的炎症、肿瘤、结石的确诊率达到96%以上,该科依托本院的微创手术可进行胰胆管系统结石取石术、支架置入术,成功率可达国内外的先进水平。费用低,创伤小,安全性强,并发症少。消化道出血为常见的对生命危害较大的急症疾病,该科对其诊治有其独到之处,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药物喷洒止血术、钛铗止血术、组织下注射止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急性胰腺炎为该科的重点科研相关项目,近年来指派高职称医师到国内有名医院学习进修,其诊治技术以西医为主;结台中医的辨证理论,大大提高了诊治效果,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为15%左右,在该领域的治愈率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近年为0死亡的记录。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吃肉时加大蒜营养价值更高

人们常说,某某和某某好像天生一对,对于食物来说也是如此。比如瘦肉和大蒜,民间就有谚语云:"吃肉不加蒜,营养减一半。" 动物食品,尤其是瘦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但维生素B1并不稳定,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短,会随尿液大量排出。而大蒜中含特有的蒜氨酸和蒜酶,二者接触后会产生蒜素,肉中的维生素B1和蒜素结合生成稳定的蒜硫胺素,从而提高了肉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不仅如此,蒜硫胺素还能延长维生素B1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其在胃肠道的吸收率和体内的利用率。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吃肉时应适量吃一点蒜,既可解腥去异味,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营养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大蒜素遇热会很快失去作用,因此烹调时不宜久煮,只可大火快炒,防止有效成分被破坏。另外,大蒜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每天吃一瓣生蒜(约5克重)或是两三瓣熟蒜即可,多吃也无益。大蒜辛温、生热,过多食用会引起肝阴、肾阴不足,从而出现口干、视力下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中午尿多尿频是怎么回事
黄钟明
回答: 中午尿多尿频可能与饮水过量、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改善。 1、饮水过量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水分会导致尿液生成增加,尤其在午餐前后大量饮水或饮用咖啡、茶等利尿饮品时更为明显。建议记录每日饮水量,分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超过500毫升。观察排尿频率是否与饮水量直接相关,若无其他不适可暂无须就医。 2、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肌肉异常收缩会引起尿急、尿频,中午症状加重可能与体位变化或餐后神经反射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等M受体拮抗剂,配合盆底肌训练改善症状。避免摄入酒精、辛辣食物等刺激因素。 3、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引发的尿道炎或膀胱炎会导致排尿次数增多,可能伴随尿痛、尿液浑浊。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期间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细菌排出。 4、前列腺增生 中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压迫尿道可出现夜尿增多、尿线变细等症状,中午尿频可能与久坐后前列腺充血有关。确诊需进行直肠指检和超声检查,常用药物有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严重排尿困难者需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5、糖尿病 血糖升高引发渗透性利尿是典型表现,患者常伴有多饮、多食、体重下降。需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确诊后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控制血糖。每日监测血糖变化,调整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 建议记录3日排尿日记,包含每次排尿时间、尿量及伴随症状。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晚餐后限制饮水量。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血尿、腰痛等症状,需及时至泌尿外科就诊完善尿动力学检查、泌尿系超声等评估。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及并发症。 黄钟明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