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垦总局医院

把握降糖药使用"时间窗"

时间:2013-07-1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治疗糖尿病药物可归纳为以下六大类。

  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目前常用的有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唐贝克)、格列喹酮(糖适平)等,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磺脲类药物受体结合,关闭atp敏感钾通道,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减少,细胞膜去极化,开放钙通道,细胞内钙离子增加,促进胰岛素释放。口服0.5~1小时开始起作用,2~6小时作用最强。该类药物应在餐前30分钟服,作用最强时间与进食后血糖升高时间相一致,从而起到有效的降糖作用。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瑞格列耐(诺和龙)、那格列耐(唐力)等,该类药物也是作用于胰岛β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其作用机制不同于磺脲类。这类药降糖作用快而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由于该药"快进快出"的特点,因此应进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不服药。

  双胍类降血糖药  二甲双胍可增加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降低肝糖输出,从而控制餐后血糖。此类药应在进餐时服用,或在进餐后立即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α-糖苷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为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如麦芽糖、淀粉酶、蔗糖酶),来影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其服药方法也比较特别,要与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用。

  胰岛素增敏剂  如文迪雅(罗格列酮),通过提高外周和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而控制血糖水平。可在空腹或进餐时服用。

  胰岛素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不良反应最小的治疗方法,有利于预防糖尿病的合并症。胰岛素的类型不同,注射时间也不一样。基因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r、诺和灵30r),需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诺和锐30),需在餐前15分钟内皮下注射。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但不同类型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因此服药方式也不同。如果服药时间不正确,很难达到预期的降糖效果。根据药物作用机理结合患者情况,合理调整服药时间,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院动态

更多 >

吃肉时加大蒜营养价值更高

人们常说,某某和某某好像天生一对,对于食物来说也是如此。比如瘦肉和大蒜,民间就有谚语云:"吃肉不加蒜,营养减一半。" 动物食品,尤其是瘦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但维生素B1并不稳定,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短,会随尿液大量排出。而大蒜中含特有的蒜氨酸和蒜酶,二者接触后会产生蒜素,肉中的维生素B1和蒜素结合生成稳定的蒜硫胺素,从而提高了肉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不仅如此,蒜硫胺素还能延长维生素B1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其在胃肠道的吸收率和体内的利用率。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吃肉时应适量吃一点蒜,既可解腥去异味,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营养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大蒜素遇热会很快失去作用,因此烹调时不宜久煮,只可大火快炒,防止有效成分被破坏。另外,大蒜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每天吃一瓣生蒜(约5克重)或是两三瓣熟蒜即可,多吃也无益。大蒜辛温、生热,过多食用会引起肝阴、肾阴不足,从而出现口干、视力下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