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

肿瘤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山一院肿瘤科文化底蕴深厚,技术力量雄厚,秉承积极、严谨的优良传统,致力于恶性肿瘤的专业化、规范化、个体化诊治。依托本院雄厚的综合实力,我科在肿瘤综合治疗上具备显著优势,对于各种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瘤、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食管癌、宫颈癌、卵巢癌、口腔癌、恶性黑色素瘤以及原发灶不明癌)的诊断和治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科室负责人叶升副教授是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肿瘤内科领域二十余年,常年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是资深临床肿瘤专家。擅长常见肿瘤的诊断以及以化学治疗和生物靶向治疗为主的肿瘤内科治疗,对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及淋巴瘤等的全面评估与综合治疗,以及对晚期肿瘤病人姑息止痛支持的诊治均有丰富临床经验。叶升副教授兼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肿瘤科分科学会委员等社会职务等。亦曾多次受邀参加网站和电台的肿瘤知识健康教育宣传节目,社会反响良好。

肿瘤内科现有30张病床,病床使用率达100%,平均住院日4-5天,病人满意度100%,多次受到患者赠送锦旗和表扬信表彰;是广东省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

肿瘤内科秉承着“与国际接轨,为病家谋幸福”的价值理念,发挥大型综合医院的多学科协作优势,定期开展MDT讨论,精确评估,对疑难危重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处理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目前主要开展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同期化疗放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以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我们定期对不同病种病人开展健康知识和癌痛控制的宣传教育,定期随访患者生存质量,为肿瘤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全程关怀。

肿瘤内科曾邀请欧洲知名肿瘤学家Claus-HenningK?hne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工作,并多次派医生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中心和德国汉堡医学中心参加临床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参加国际临床肿瘤领域著名会议如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大会)、ESMO(欧洲临床肿瘤学大会)和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会议。承担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近年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4篇,主编专著《实用胃肠恶性肿瘤诊疗学》,参编专著《胰腺癌临床实践—争论与共识》。

肿瘤内科定期对中青年医师进行核心技术培养和锻炼,已形成一支较完备的高水平临床技术团队。现有医生10人,其中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2人,梯队结构合理,协作性强,业务能力精湛。肿瘤科除了承担研究生、住院医师和进修生培养工作外,还承担中山大学全科医学专业的本科授课和全院护理人员肿瘤护理的培训工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医务人员职业形象专题讲座

8月20日下午,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职工的职业素养,我院工会特邀请广东省总工会女职工部副调研员严璧,来我院门诊17楼讲学厅做《在礼仪修炼中提升职业形象》专题讲座,我院有300多医护人员参加讲座。 “怀敬畏之心,才可能减少失礼、失当”。讲座伊始,严璧女士以饱含哲理的语言开篇,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积极互动。从职业妆容到言谈举止,从待人接物到形象气质,从类比鼓励到职责意识,严女士详细阐释了礼仪在职业活动与社交当中的重要作用,条分缕析地向大家讲解了职业场合的礼仪规范,并就容易走入误区的公共礼仪进行现场互动。严女士旁征博引,循循善诱,风趣幽默的话语不时博得阵阵笑声和掌声。 讲座结束后,大家仍意犹未尽,都觉得讲座内容丰富精彩,受益匪浅。在全院开展“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主题的行风建设之际,工会举办此类讲座,对提高医院职工的职业素养、促进医院的行风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在礼仪学习修炼中提升我们的职业形象,提升我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病人对我们的信任度,从而可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身心愉悦。(工会)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自主神经介导的晕厥的特点
邵自强
回答: 自主神经介导的晕厥主要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和颈动脉窦综合征等类型,其特点为短暂性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及心率变化,多由自主神经调节异常触发。 1.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自主神经介导晕厥类型,常由情绪紧张、疼痛或长时间站立诱发。典型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血压骤降和心率减慢,导致脑灌注不足。发作后患者可迅速恢复意识,但可能伴有短暂乏力。治疗以识别诱因、避免触发为主,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或氟氢可的松片等药物调节血管张力。 2. 体位性低血压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多发生在快速起身时,因自主神经无法及时调节血压所致。特征为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甚至跌倒。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可能与血容量不足或神经病变相关。建议通过增加水盐摄入、穿戴弹力袜改善症状,必要时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3. 颈动脉窦综合征 颈动脉窦综合征由颈部受压或转头动作刺激颈动脉窦引发,表现为突发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患者常描述为剃须、系领带时突发晕厥,心电图可捕捉到窦性停搏。避免颈部机械刺激是关键措施,反复发作者需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药物可选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临时缓解症状。 4. 情境性晕厥 情境性晕厥属于特定场景触发的亚型,如排尿、咳嗽或吞咽时发生。机制为胸腔压力变化或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回心血量减少。排尿性晕厥多见于夜间起床的老年患者,咳嗽性晕厥常见于慢性肺病患者。预防需针对原发病管理,如睡前减少饮水、控制咳嗽等,急性期可静脉补液提升血容量。 5. 餐后低血压晕厥 餐后低血压晕厥多发于进食后30-60分钟,因内脏血流再分配导致血压下降。老年人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风险较高,表现为餐后困倦、头晕甚至意识丧失。建议少量多餐、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餐后保持坐位休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抑制胃肠血管扩张。 自主神经介导晕厥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脱水、长时间站立等诱因。建议进行倾斜训练增强血管调节能力,如每日靠墙站立逐步延长时间。记录晕厥前驱症状及发作情景有助于医生诊断,合并心脏病或频繁发作者需完善动态心电图、倾斜试验等检查。日常注意补充电解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疾病。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