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医务人员职业形象专题讲座

8月20日下午,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职工的职业素养,我院工会特邀请广东省总工会女职工部副调研员严璧,来我院门诊17楼讲学厅做《在礼仪修炼中提升职业形象》专题讲座,我院有300多医护人员参加讲座。 “怀敬畏之心,才可能减少失礼、失当”。讲座伊始,严璧女士以饱含哲理的语言开篇,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积极互动。从职业妆容到言谈举止,从待人接物到形象气质,从类比鼓励到职责意识,严女士详细阐释了礼仪在职业活动与社交当中的重要作用,条分缕析地向大家讲解了职业场合的礼仪规范,并就容易走入误区的公共礼仪进行现场互动。严女士旁征博引,循循善诱,风趣幽默的话语不时博得阵阵笑声和掌声。 讲座结束后,大家仍意犹未尽,都觉得讲座内容丰富精彩,受益匪浅。在全院开展“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主题的行风建设之际,工会举办此类讲座,对提高医院职工的职业素养、促进医院的行风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在礼仪学习修炼中提升我们的职业形象,提升我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病人对我们的信任度,从而可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身心愉悦。(工会)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伤后
邵自强
回答: 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3天至3周内出现的硬脑膜下腔出血积聚。该病症介于急性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之间,主要由桥静脉撕裂、凝血功能障碍或外伤后迟发性出血引起,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模糊、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 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与头部外伤后静脉系统损伤密切相关。当头部受到加速或减速性外力作用时,脑组织与硬脑膜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导致桥静脉拉伸撕裂。血液缓慢渗入硬脑膜下腔后,由于血肿内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渗透压效应,周围脑组织液被吸入血肿腔,使血肿体积逐渐增大。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这会加重出血倾向并延缓血肿吸收。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反应迟钝、单侧肢体活动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瞳孔不等大或昏迷。 诊断主要依靠头部CT或MRI检查。CT扫描可见新月形或双凸透镜状混杂密度影,血肿密度介于急性期的高密度与慢性期的低密度之间。MRI的T1加权像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对少量出血的检出率更高。治疗需根据血肿量、占位效应及临床症状决定。少量无症状血肿可保守观察,中大量血肿或伴有神经功能缺损时需行钻孔引流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变化,预防癫痫发作和再出血。 患者恢复期应保持头部制动,避免剧烈活动或再次外伤。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以促进脑组织修复,限制钠盐摄入防止脑水肿加重。定期复查头部影像学评估血肿吸收情况,若出现头痛加剧、呕吐或意识水平下降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服用抗凝药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可降低复发风险。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