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

风湿免疫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内科成立于九十年代初,是国内最早开展风湿免疫专业单位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风湿内科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风湿免疫疾病诊疗中心,以诊治风湿免疫疑难病为特色,在国内学术届有较大影响力。目前是教育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卫计委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本专科先后在老一辈著名风湿病专家尹培达教授、前任杨岫岩主任以及现任科室主任杨念生教授的带领下,持续快速发展。现已有专科医师13人,其中教授或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3名。拥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3名,大部分医生有博士学位或海外留学经历。我科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单位和广东省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我科临床和基础研究也取得可喜成绩。近五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基金20余项,发表SCI收录科研论著30余篇,包括Arthritis & Rheumatism、Rheumatology、Lupus、Seminars i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Modern Rheumatology、Clinical Rheumatology等国际知名风湿免疫期刊,并作为副主篇单位参编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风湿病学》。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医务人员职业形象专题讲座

8月20日下午,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职工的职业素养,我院工会特邀请广东省总工会女职工部副调研员严璧,来我院门诊17楼讲学厅做《在礼仪修炼中提升职业形象》专题讲座,我院有300多医护人员参加讲座。 “怀敬畏之心,才可能减少失礼、失当”。讲座伊始,严璧女士以饱含哲理的语言开篇,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积极互动。从职业妆容到言谈举止,从待人接物到形象气质,从类比鼓励到职责意识,严女士详细阐释了礼仪在职业活动与社交当中的重要作用,条分缕析地向大家讲解了职业场合的礼仪规范,并就容易走入误区的公共礼仪进行现场互动。严女士旁征博引,循循善诱,风趣幽默的话语不时博得阵阵笑声和掌声。 讲座结束后,大家仍意犹未尽,都觉得讲座内容丰富精彩,受益匪浅。在全院开展“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主题的行风建设之际,工会举办此类讲座,对提高医院职工的职业素养、促进医院的行风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在礼仪学习修炼中提升我们的职业形象,提升我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病人对我们的信任度,从而可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身心愉悦。(工会)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自主神经介导的晕厥的特点
邵自强
回答: 自主神经介导的晕厥主要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和颈动脉窦综合征等类型,其特点为短暂性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及心率变化,多由自主神经调节异常触发。 1.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自主神经介导晕厥类型,常由情绪紧张、疼痛或长时间站立诱发。典型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血压骤降和心率减慢,导致脑灌注不足。发作后患者可迅速恢复意识,但可能伴有短暂乏力。治疗以识别诱因、避免触发为主,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或氟氢可的松片等药物调节血管张力。 2. 体位性低血压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多发生在快速起身时,因自主神经无法及时调节血压所致。特征为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甚至跌倒。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可能与血容量不足或神经病变相关。建议通过增加水盐摄入、穿戴弹力袜改善症状,必要时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3. 颈动脉窦综合征 颈动脉窦综合征由颈部受压或转头动作刺激颈动脉窦引发,表现为突发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患者常描述为剃须、系领带时突发晕厥,心电图可捕捉到窦性停搏。避免颈部机械刺激是关键措施,反复发作者需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药物可选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临时缓解症状。 4. 情境性晕厥 情境性晕厥属于特定场景触发的亚型,如排尿、咳嗽或吞咽时发生。机制为胸腔压力变化或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回心血量减少。排尿性晕厥多见于夜间起床的老年患者,咳嗽性晕厥常见于慢性肺病患者。预防需针对原发病管理,如睡前减少饮水、控制咳嗽等,急性期可静脉补液提升血容量。 5. 餐后低血压晕厥 餐后低血压晕厥多发于进食后30-60分钟,因内脏血流再分配导致血压下降。老年人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风险较高,表现为餐后困倦、头晕甚至意识丧失。建议少量多餐、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餐后保持坐位休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抑制胃肠血管扩张。 自主神经介导晕厥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脱水、长时间站立等诱因。建议进行倾斜训练增强血管调节能力,如每日靠墙站立逐步延长时间。记录晕厥前驱症状及发作情景有助于医生诊断,合并心脏病或频繁发作者需完善动态心电图、倾斜试验等检查。日常注意补充电解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疾病。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