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

神经外科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科室基本情况:

神经外科始建于1958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初具规模,是硕士、博士授予点及临床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病床数88张,其中专科ICU床位8张。医护人员60余名,医生23名,其中教授等正高5名、副教授13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6名。目前在在读博士生7名、硕士生8名,留学生1名。在临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我科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神经外科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广东省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现有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1名、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血管内治疗学组委员1名、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副组长1名、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1名、中国医师协会脊髓脊柱专家委员会委员、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委员多名。

临床工作:

科室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国内较早地开展颅脑肿瘤的手术治疗,八十年代中期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并成为科室手术常规,目前年手术量近1700台。在垂体腺瘤、脑血管病、颅底肿瘤、脊髓疾病、先天性颅脑疾病和重型颅脑外伤等的高水平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和显微手术治疗,巨大难治垂体腺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脑干及深部中线肿瘤等复杂性颅内肿瘤及复杂性脊髓疾病的显微手术等方面达到或接近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我科现已拥有成套的国际先进水平的神经外科显微手术设备和器械,如 Zeiss OPMI Pentero 、ZeissNC4型等自动调焦平衡架手术显微镜4台、BrainLAB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神经内镜、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多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仪、CUSA、多功能神经外科专用床3台、Mayfield头架6个、高速气动磨钻及冲水双极电凝等设备。目前正投入6000万元订购术中磁共振成像系统和两台高端手术显微镜等世界先进设备。

科学研究:

科室在脑血管病、垂体腺瘤、颅内肿瘤、脊髓髓内病变和功能神经外科等多个神经外科热点、难点领域进行长期和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即《血管内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脑血管病的防治、外科治疗和临床基础实验研究》和《垂体腺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即《复杂性、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栓塞技术》和《垂体微腺瘤立体定位法与经蝶窦显微手术技巧》。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广东省产学研重点项目等多项,总经费近1000万。发表SCI收录的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著200余篇。垂体肿瘤研究实验室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参编《胶质瘤》、《现代外科学》、《颅内肿瘤诊治精要》等专著10部; 2001年11月我科成功地进行了中国首例、世界第36例D型连头婴分离术并获成功,受到国内外同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医务人员职业形象专题讲座

8月20日下午,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职工的职业素养,我院工会特邀请广东省总工会女职工部副调研员严璧,来我院门诊17楼讲学厅做《在礼仪修炼中提升职业形象》专题讲座,我院有300多医护人员参加讲座。 “怀敬畏之心,才可能减少失礼、失当”。讲座伊始,严璧女士以饱含哲理的语言开篇,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积极互动。从职业妆容到言谈举止,从待人接物到形象气质,从类比鼓励到职责意识,严女士详细阐释了礼仪在职业活动与社交当中的重要作用,条分缕析地向大家讲解了职业场合的礼仪规范,并就容易走入误区的公共礼仪进行现场互动。严女士旁征博引,循循善诱,风趣幽默的话语不时博得阵阵笑声和掌声。 讲座结束后,大家仍意犹未尽,都觉得讲座内容丰富精彩,受益匪浅。在全院开展“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主题的行风建设之际,工会举办此类讲座,对提高医院职工的职业素养、促进医院的行风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在礼仪学习修炼中提升我们的职业形象,提升我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病人对我们的信任度,从而可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身心愉悦。(工会)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肚子上面胸下面中间疼
郝盼盼
回答: 肚子上面胸下面中间疼可能是由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胃溃疡、胆囊炎或肋间神经痛等原因引起的。该部位疼痛通常与消化系统或胸腹壁神经相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 1、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可能由饮食不规律、精神紧张等因素诱发,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胀痛,可能伴随嗳气、食欲下降。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片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 2、胃炎 胃炎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疼痛多位于剑突下,可能伴反酸、恶心。需进行胃镜检查确诊,常用药物包括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胶体果胶铋胶囊,同时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胃溃疡 胃溃疡疼痛具有节律性,空腹时加重,进食后缓解,可能伴黑便。确诊需依赖胃镜,治疗需联合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克拉霉素片等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同时需戒烟酒。 4、胆囊炎 胆囊炎常因胆结石引发,疼痛位于右上腹或剑突下,向右肩放射,可能伴发热、黄疸。超声检查可确诊,急性期需禁食并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消旋山莨菪碱片治疗,慢性期可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 5、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表现为沿肋间隙的刺痛或灼痛,咳嗽时加重,可能与病毒感染、胸椎病变有关。可进行热敷缓解,严重时需使用普瑞巴林胶囊、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物理治疗改善症状。 出现该部位持续疼痛或伴随呕血、高热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帮助缓解不适。疼痛期间可暂时选择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加重胃肠负担。若疼痛与情绪相关,可通过冥想、散步等方式调节心理状态。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