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肾内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肾内科成立于2013年7月,下有住院病区及血液净化病区。科室前身为“血液净化中心”,始建于1989年,是较早在县级医院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单位之一,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学科带头人为正高技术职称,佛山市医学会肾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人员构成:

现有医师7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护士9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2名,另有技术员1名。住院病区开放病床16张,血液净化病区开放病床28张。

主要仪器设备:

该科拥有国内先进的血液透析机及水处理系统设备,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滤过机1台、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机18台、意大利贝尔克血液透析机3台、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4台、瑞典金宝血液透析机2台、瑞典金宝水处理系统机1台、透析器自动再处理机1台等。

专科特色

专科在我区有明显的技术特色优势,部分技术在佛山市属首创,例如“间接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用于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改良式吸附无肝素透析用于高危出血倾向血透”,等。

科研学术地位及成绩

2001年来承担佛山市卫生局科研项目6项及佛山市科技局科研项目1项,科研立项已结题4项,先后开展佛山市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改良吸附无肝素透析用于高危出血倾向血透的可行性研究”、“间接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用于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可行性研究”,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立项课题“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抢救急性重度中毒的可行性研究”;佛山市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一次性输血排气管替代血透机浓缩液泵管胶管的可行性研究”、“血液透析患者改良式内瘘穿刺术的可行性研究”、“指冰袋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研究”、“经肝素泵同步注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液透析血压稳定性的可行性研究”等。在省级及国家级高水平医学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我们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等技术交流合作密切,我们将继往开来,采用“优质,高效,低耗”个体化治疗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精益求精,造福广大患者。

专科及专家门诊时间

陈思念主任医师:星期一下午,星期三上午。

何颖梅副主任医师:星期二下午。

吴海航副主任医师:星期一上午,星期六上午。

曾金盛主治医师:星期五下午。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关于举办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三水区创伤救治基地周年汇报会暨骨科创伤救治新进展学习班的通知

各医疗单位: 为了促进创伤骨科的发展,我院定于2014年4月25日-26日举办2014年广东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三水区创伤救治基地周年汇报会》(项目编号:2014050407001)及2014年佛山市医学继续教育项目《骨科创伤救治新进展》(项目编号:2014040701)。本次学习班特邀请省内著名创伤骨科专家授课,旨在让创伤骨科专业的临床医师能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创伤骨科疾病的最新治疗方法及其相关研究进展,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促进新业务的开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及地点 4月25日(周五)8:00-9:00学员签到,地点:三水人民医院创伤骨科。9:00-12:00教学查房及病例讨论。14:30-17:30手术演示地点:佛山市三水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4月26日(周六)9:00-17:30举行学术活动。地点:佛山市三水人民医院医技楼六楼阶梯教室。 二、主办单位 佛山市三水人民医院 三、会议内容 1、肘关节恐怖三联症的诊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周琦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诊治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外科瞿东滨教授,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常务编委。 3、采用3D打印技术微创骨盆髋臼内固定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曾参军副教授 4、游离皮瓣的应用解剖 ---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副主任、丁自海教授 5、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栓塞的防治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广州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关节外科杂志》主编、余楠生教授 6、膝关节损伤的诊治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广东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候之启教授、博士生导师; 7、脊柱创伤并高位截瘫的治疗进展 ---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骨科学会常委黄必留主任医师 四、参加人员 各医疗卫生单位从事骨科及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 本院参加人员:创伤骨科、脊柱关节科、手足整形外科的医务人员请尽可能参会,欢迎其他医务人员和进修、实习人员到场学习。 五、学习费用 本次学习班为广东省2014年度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4年佛山市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免收会务费,诚挚欢迎全省学员来院听课交流学习。 六、学分授予 本次招生学员限额120人,参加全部学习后将现场授予Ⅰ类学分3分与II类学分2分。请带备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卡(IC卡)。只有参加学习的学员方可刷学分卡。 七、联系方式 科教科:许名东、黄春梅、高健芳(87813229); 创伤骨科:覃伟明、李新旭、钱小丽(87813120、13709608955) 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功能性便秘怎么治疗
马晓斌
回答: 功能性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建立排便习惯、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方式改善。功能性便秘通常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肠道动力减弱、排便反射异常、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功能性便秘,膳食纤维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通过食用西蓝花、燕麦、苹果等食物补充。同时需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粪便干结。部分人群可能因突然增加纤维摄入出现腹胀,建议逐步增量。 2、增加运动 适度运动能增强腹肌力量和肠道蠕动功能,推荐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久坐人群可每小时起身活动,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水加重便秘。老年患者可选择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 3、建立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训练有助于重建肠道生物钟,建议晨起或餐后30分钟内尝试排便,利用胃结肠反射促进肠蠕动。排便时保持蹲位或使用脚凳抬高膝盖,避免过度用力。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长时间如厕导致痔疮。 4、药物治疗 容积性泻药如聚卡波非钙片能增加粪便含水量,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口服溶液可软化粪便,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肠溶片短期用于顽固性便秘。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改善肠道蠕动。使用药物需遵医嘱,避免长期依赖泻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5、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适用于盆底肌协调障碍患者,通过仪器训练患者正确控制排便肌肉。治疗需专业医师指导,配合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多数患者经过10-15次训练可改善排便协调性,严重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心理疏导。 功能性便秘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憋便行为。饮食中可适量添加亚麻籽、奇亚籽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长期便秘或伴随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老年患者及孕妇使用通便药物前应咨询医师,儿童便秘建议家长记录排便日记协助诊断。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