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中心医院

骨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汕头附属一医院我院骨科正式创建于1989年。二十年来,学科从无到有,不断进步,从初建时只有20张病床、3位在职医师的弱小学科发展成为拥有80张病床和独立研究室,包括1位教授、三位主任医师、5位副主任医师,5位博士、4位博士后的集临床诊疗和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医院重点学科,汕头大学硕士点学科。年门急诊量达到10000余人,手术量1200余例。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十余项,累计获得经费资助88万元。在学科发展、建设过程中,科室同仁共同努力,依托汕头大学的品牌,以高起点的临床技术为先导,以密切结合临床需求的高水平研究为支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室特色。目前我院骨科在传统优势的创伤骨科、手外科基础上,近5年来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小儿骨科迅猛发展,远近闻名,已经成为我科的知名品牌,吸引来自省内、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患者。我科在国内骨科学界威名远扬,在粤东地区被公认为综合实力最强的学科!届时全科将拥有博士8名,博士后4名,为粤东地区专业技术能力最强、设施最为齐备、床位数量最多的科室。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创建至今,现分为脊柱外科、手外科和创伤骨科、骨关节肿瘤外科、小儿骨科等4个三级学科专业。目前,骨科能够开展的高难度的手术稳居国内先进水平:

脊柱外科:经下颌下入路行齿状突(寰、枢椎骨折)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经后路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寰、枢椎关节突螺钉固定,颈椎、枕骨融合术;经后路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枢椎弓骨折、脱位经前路钢板固定或后路椎弓根螺钉重建;高位颈椎管内(颈2~4)巨大肿瘤全切、侧块钢板内固定术;高位颈椎病(颈3)前路椎体切除重建;低位经胸腔、联合低位经颈入路行上胸椎病变(胸1~2)病灶切除、重建;劈开胸骨柄入路行上胸椎病变(胸2~3)病灶切除重建;经肩胛骨下入胸入路行上胸椎病变(胸4~5)病灶切除重建;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弯前路经胸矫形;重度脊柱侧弯后路多节段联合矫形(最大胸弯由术前85度矫正到术后为5度);联合前路经胸腔、腹膜外一期行脊柱后突、侧弯畸形三维矫形(最长跨越6个椎体);巨大骶骨脊索瘤一期施行联合前、后路肿瘤全切、脊柱重建术(保留二便功能);巨大骶骨肿瘤行后路肿瘤全切,脊柱、骨盆重建术(保留骶神经);单纯后路途径施行胸椎肿瘤全部切除、椎体置换重建。

关节肿瘤外科:骨盆肿瘤行人工半骨盆置换术;双侧一期全膝关节置换;双侧一期全髋关节关节置换术;先天性尺骨缺如改良式桡骨短缩,环状韧带重建,尺骨小头重建、延长术;胫骨恶性肿瘤行节段切除,游离腓骨移植代胫骨保肢术;股骨头坏死行带旋髂深动脉骨块植入术;胫骨恶性肿瘤行节段切除假体关节保肢。骨与软组织巨大肿瘤切除术及骨肉瘤保肢手术、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术、

显微外科及创伤外科:断指断肢再植术、手指再造术、臂丛神经严重损伤的手术、重度骨盆骨折重建、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与骨折畸形的手术治疗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马晓斌
回答: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乏力、肝脾肿大等。巨细胞病毒肺炎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发热 发热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持续时间较长。发热通常伴随寒战和全身不适,使用退热药物效果可能不明显。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 2、干咳 干咳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典型表现,咳嗽通常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粘液痰。咳嗽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夜间或平卧时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胸痛或胸闷感,影响正常呼吸功能。 3、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出现在疾病进展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或静息时呼吸费力。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需要氧疗支持。 4、乏力 乏力症状较为突出,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倦和体力下降。这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缺氧有关。乏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即使其他症状缓解后仍可能存在。 5、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表现为右上腹或左上腹不适。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全身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全面评估和治疗。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以防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注射液、缬更昔洛韦片等进行预防或治疗。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