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神经外科 (共2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组建于1962年,1979年独立建科;1988年海军批准成立海军功能神经外科中心;1992年总后勤部批准成立全军神经外科中心;1989年成为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1年12月被批准成为全军微创神经外科研究所。

学科带头人张剑宁主任在运用显微手术、神经导航等高新手术技术完成脑干肿瘤、颅颈区畸形、海绵窦内肿瘤、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底肿瘤、脊髓内巨大肿瘤等复杂手术方面有很深造诣,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

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现已发展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紧密结合的优势平台。研究所现有住院病床90张,设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颅底肿瘤、脊髓病变、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疾病治疗五个临床专业组。拥有伽玛刀治疗中心、微电极治疗中心、癫痫治疗中心及专科重症监护。设有立体定向及机器人手术室、脑电生理室、神经干细胞实验室、资料室。年门诊量8000人次,年住院人数2200人次,年手术2000例次,年医疗收入过亿。研究所可以完成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并已形成了以立体定向手术技术为鲜明特色的优势技术项目,在全国享有盛名。承担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院的教学工作,每年带教研究生、本科生学员及进修生100余人次。

研究所人才梯队合理,后备力量雄厚。现有工作人员103名,其中医师系列23名,护理系列66名,医技系列5人。拥有博士后2名,博士12名,硕士6名,其中高级职称12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得教育部博士培养基金1人,入选医院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人。2010-2012年病区被评为全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研究所重视临床与科研的紧密结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累累硕果。自建科以来累计获得国家及军队各种科技成果奖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机械工业部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二等奖5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三等奖13项。获得国家、省部级以及军队科研课题55项,其中863课题4项、973课题2项、973分支课题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首都医学科研发展基金4项、军队科研课题30项。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专着4部,主译1部,参编专着40余部,是核心期刊《国际脑血管疾病杂志》的主编单位。

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自主创新、优势明显的专业方向。微创手术技术项目十分突出,独特的个性化治疗,可以针对不同病变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颅内较大体积的良性病变,可通过精细显微手术而得到治愈,如脑膜瘤、神经纤维瘤、垂体瘤、颅内动脉瘤以及血管畸形等;对于颅内恶性肿瘤(转移癌、胶质瘤),可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加放、化疗,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囊性肿瘤(如囊性颅咽管瘤、胶质瘤和转移瘤)可进行立体定向手术穿刺抽液并注入同位素,进行肿瘤内放疗;对于囊性和实性并存的肿瘤,可行立体定向内、外放疗(伽玛刀)结合的方法;对于功能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等)应用立体定向手术可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研究所微创手术治疗拥有国际大宗(10000余例)现代立体定向手术的成功经验,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神经外科五大分支基础齐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手术、神经内镜手术、血管介入手术、立体定向神经放射外科(伽玛刀治疗),并充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围绕微创神经外科的难点,拓宽脑肿瘤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范围,保持和发展在国际领先的临床专业项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醉酒后睡觉打呼噜吐泡泡是怎么回事
何海贤
回答: 醉酒后睡觉打呼噜吐泡泡可能与酒精抑制中枢神经、舌根后坠、胃内容物反流、咽喉肌肉松弛、急性酒精中毒等因素有关。醉酒者可通过侧卧体位调整、观察呼吸状态、清理口腔异物、限制饮酒量、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1、酒精抑制中枢神经 酒精会抑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咽喉部肌肉张力下降。此时软腭和悬雍垂可能因松弛而振动,产生打呼噜声。建议醉酒者保持侧卧位,避免仰卧时舌根阻塞气道。若出现呼吸暂停超过10秒,需立即唤醒并就医。 2、舌根后坠 酒精作用下舌肌松弛易发生后坠,可能部分阻塞上呼吸道。气流通过狭窄通道时形成涡流,引发打呼噜并伴随唾液积聚。家长或同伴可将醉酒者头部偏向一侧,用手轻托下颌保持气道开放,同时用纱布清理口周分泌物。 3、胃内容物反流 酒精刺激胃酸分泌并降低贲门括约肌张力,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混合唾液后形成泡沫状物质,表现为吐泡泡现象。醉酒后2小时内不建议平躺,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 4、咽喉肌肉松弛 酒精的肌松作用会使咽部肌肉群松弛度增加,导致会厌不能完全遮盖气管入口。此时呼吸气流可能将咽喉部分泌物吹成气泡,伴随鼾声出现。这种情况可尝试抬高床头30度,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稀释痰液。 5、急性酒精中毒 严重醉酒时可能出现中枢性呼吸抑制,伴随呕吐反射减弱。胃内液体反流至气管可引发气泡样分泌物,属于危险征兆。需立即送往急诊科处理,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临床常用纳洛酮注射液拮抗酒精毒性,配合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醉酒后应避免立即平卧,建议采用稳定的侧卧位并有人陪护观察。次日清醒后需补充电解质水或口服补液盐,进食易消化的粥类或面条。长期饮酒者出现频繁打呼噜吐泡泡时,需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胃食管反流病,可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或胃镜检查。日常需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何海贤主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