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超声诊断室 (共19位医生)

科室简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我院就有A型超声检查仪器,当时设备简单,能检查和诊断的疾病非常有限,未能有大的作为。在我国灰阶超声普及初期,医院领导就及时选派了专人外出学习;购置的超声仪器由放射科代管。自此,一种新型的影像诊断技术开始活跃在医学诊断第一线。随后,超声仪器和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在临床和科研上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使我院超声技术能走在国内前列,适应当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医院领导曾先后几次在外院引进技术骨干,并在1991年,决定正式成立超声影像科。到1997年3月,在领导的关怀下,任命了科室第一任正主任。从此超声科的发展开始加速。现在,科室工作人员12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3人,主治医3人,初级职称医师3人,护师一人。其中四人正在攻读临床博士或硕士学位。另有硕士研究生一人。科主任、医学博士李建国教授是全国知名超声专家,在全国及北京市的专科学会和杂志都有重要兼职。他在腹部肿瘤,胃肠道疾病,乳腺,甲状腺等疾病的超声诊断和介入性超声上,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蜚声国内;尤其在胃肠道疾病诊断方面在全国影响最大,全国患者常常慕名前来求诊。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我科开展了多种超声检查项目。全科技术提高显著,科室在市内乃至全国影响愈来愈大,为疾病的尽早确诊和及时治疗、为患者的身体早日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医院创造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医院领导为我科配备有多台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能满足腹部,四肢血管,表浅器官,胃肠道,直肠前列腺等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与治疗。日工作量在120~150人次间。我科开展的许多介入性超声如: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置管引流等代表了国内较先进的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超声在临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临床对超声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对于一名影像专业医师而言,需要掌握的知识要不断拓宽。一个称职的影像医师,必须要走在现代医学研究的前列。为适应这种形势发展需求,我科全体技术人员都在积极参加继续再教育,主治医师60%报考了在职研究生,住院医师也在争取转博。四年来,我科在核心医刊或国际、全国重要会议上,先后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其中两篇获得当年优秀医学论文二等,三等奖。我科承接的卫生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胃肠超声检查新技术学习班》已举办三期,受到学员一致好评。我们承接国内许多重要学术学习班的专业授课也受到与会学员的欢迎,对我们的讲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科还承担了本科大学生桥梁科超声教学工作,我们连续4年向全国招收进修医师。为全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超声专业人才。2001年,医院领导和医务处推荐我科到学校参加"优秀进修医培养"科室评选。这是对我科的鼓励。我们要把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前进的动力,在各级院领导支持和指导下,在新的形势面前,不断努力。为医院争取更大的荣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焦虑症是老年痴呆症前兆吗?
邵自强
回答: 焦虑症不一定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但长期未干预的焦虑可能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老年痴呆症通常由神经退行性变、脑血管病变等因素引起,而焦虑症多与心理压力、遗传或环境刺激相关。两者在部分症状上可能重叠,但发病机制和核心表现存在差异。 焦虑症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紧张、过度担忧等情绪症状,部分人伴随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暂时性减退,这与压力激素水平升高有关。但这类认知变化通常是可逆的,通过心理治疗、规律运动或药物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痴呆症的认知衰退则呈进行性加重,早期以近事遗忘、定向障碍为主,后期伴随人格改变和生活能力丧失,与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等病理改变直接相关。 少数研究提示,中重度焦虑若持续5年以上,可能通过慢性炎症反应或海马体萎缩间接影响认知功能。这类人群出现轻度认知障碍的概率略高于普通人群,但转化为老年痴呆症的比例仍较低。临床更需警惕的是抑郁症状,其与老年痴呆症的相关性较焦虑更明确。 建议中老年焦虑患者定期进行认知功能筛查,保持社交活动和脑力锻炼。均衡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大脑健康。若出现持续记忆减退或执行功能下降,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精神科进行鉴别诊断。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