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医科 (共16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由全国著名老中医徐衡之、张建甫开创了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先河,为中医治疗内科疑难病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医院中医科,包括中医门诊、中医病房和中医实验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中医教研室。近年来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4年被北京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中医科门诊量连续十几年在全院科室中名列前茅,为方便患者就医,陆续开设了心脑血管病专业门诊、肾功能不全专业门诊、皮肤病专业门诊、肺纤维化专业门诊、穴位贴敷专业门诊等多项中医特色专业门诊,并负责全院所有科室的中医会诊工作,以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式和整体观念,采用多方法、多层次个性化治疗诊治了许多疑难病症,其中最高年龄的患者为107岁,对中老年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医科主任王少杰教授注重科学管理、强化团队意识、加强人文建设,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使中医科十余年来保持零纠纷、零事故、零赔偿、零欠费、零投诉,中医科全年甲级病例率在全院临床科室中名列前位。
  中医科自1991年成立病房以来,以收治脑血管病人为主要方向。在开展中医药传统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上,健全和发展了独特的中药足浴、中医养生体疗、心理慰疗等综合整体个性化治疗。逐渐形成了中西医相结合,以中医、中药、针灸、养生、康复为特色的脑血管病治疗病房,医疗和护理工作中体现中医人文关怀,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中医科主任王少杰教授为研究生导师,承担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北京大学医学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人文医学荣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在2007年的鞘注甲氨喋呤事件中,中医科团队在王少杰主任带领下克服了无先例、无文献记载、无治疗方案的困难,秉承中医传统医学理论精华,首创“中医康复七步法”和“排尿三段法”,以中医特有的中医中药、养生、药膳、情志护理对我院及北京市鞘注甲氨喋呤患者进行了整体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成效,彰显了中医传统治疗的优势,为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填补了空白。卫生部及国家CDC专家充分肯定其疗效并予以嘉奖,并在《健康报》头版给予报导。中医科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进修生、研究生、留学生的中医教学及中医内科临床实习任务。教学中注重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模式、教具教改、教学科研各个方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2007年度中医科教研室荣获人民医院唯一的部级教学奖——“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集体奖”。
  中医科特色诊疗
  中医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为医疗特点。在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中,注意发挥祖国医学特色,注意调整脑血管病治疗与机体全身状况的关系,争取在有效控制急性脑血管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急性脑血管病协定处方。如中药足浴1至4号方,改善患者一般状况、提高免疫功能、活血化瘀,改善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注意针灸和药物并用,弘扬传统医学特色,形成了一整套中西医治疗的方法和特色,受到患者欢迎。我们开展了独特的中医药治疗如中药足浴、中医养生体疗、心理慰疗等。形成了以中医、中药、针灸、养生、康复为特色的中西医相结合脑血管病治疗病房,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中医科近年来,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等疾病中,发挥中医药毒副作用小的优势,特别是对一些激素治疗疗效不理想的病人,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受到患者的好评。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纤维化提到肺纤维化,很多人对这一病症都感到陌生。这并不奇怪,因为对肺纤维化的认识是建立在微观基础上的,是以肺内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过多为特征的肺部疾病。侵犯肺泡壁、肺泡腔,可发展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一组较严重的疾病,最后导致呼吸衰竭。
  中医科目前,由于环境污染,吸入无机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肺损伤、感染、药物等因素,使近年来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一旦患病,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即使生存者,生活质量下降,造成很多的社会问题。迄今为止,对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没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西医常用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性差异较大,副作用较大。
  中医科中药对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的研究方兴未艾,中药的优势在于针对病人个体化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小。由于该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人仅表现为容易劳累、喘气、不明原因的干咳,服用抗生素后也不见好,容易被忽视。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时间,病情就可能发展得极为凶险。因此,对于易感人群的预防性定期检查和中西医干预性治疗,可以减少发病率、延缓病情发展和提高生存质量。中医科现开设肺纤维化专科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断、治疗肺纤维化,并研制出具有补肺通气、活血散结功效的化纤汤,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可减缓纤维化的进程,保护肺功能,减少对肺间质细胞内胶原和基底膜的破坏。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疗效。因此当你出现容易劳累、喘气、不明干咳时,需引起警惕,及早诊治。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羊水变少是什么原因
冷启刚
回答: 羊水变少可能由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胎膜早破、母体脱水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原因引起。羊水过少通常表现为宫高腹围增长缓慢、胎动减少或胎心异常,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1、胎盘功能减退 胎盘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减少胎儿尿液生成,从而引起羊水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妊娠晚期或过期妊娠,常伴随胎儿生长受限。治疗需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 2、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胎儿先天性肾缺如、多囊肾或尿道梗阻等泌尿系统异常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直接影响羊水量。超声检查可见胎儿双肾发育异常或膀胱不充盈。确诊后需根据畸形程度决定继续妊娠或终止,严重者可考虑胎儿宫内手术治疗。 3、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会造成羊水持续外漏,导致羊水量急剧减少。孕妇可能感到阴道突然流液,PH试纸检测呈碱性。需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预防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监测感染指标和胎儿情况。 4、母体脱水 孕妇长期饮水不足、严重呕吐或腹泻会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和羊水生成下降。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和皮肤弹性差。可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日常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散。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继而引发羊水过少。常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治疗需控制血压,可选用拉贝洛尔片,严重者需及时终止妊娠。 孕妇发现羊水减少时应增加左侧卧位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监测羊水指数变化。若出现胎动明显减少、阴道流液或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上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和西蓝花,避免高盐饮食。妊娠晚期可遵医嘱进行羊膜腔灌注等治疗。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