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放射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成为全数字化、种类齐全的现代化影像检查、诊断、治疗科室,提供数字X线摄影、造影检查、CT、MRI、PET/CT成像以及各类介入检查治疗的服务。
  在放射科的历史上,谢志光教授、李国珍教授、刘庚年教授、汪绍训教授、张德苓教授等我国医学影像领域多位泰斗都曾在此就职。放射科继承了诸位泰斗先贤们的精神与学识,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并将成果和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给年轻的医师和学者。
  目前,放射科拥有职工86人,其中医师32人,技术人员41人。拥有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2人,业务涵盖医学影像各个专业系统。放射科的检查室和诊断室遍布人民医院三个院区,五个主要区域。拥有先进的X线检查设备约20台,CT 3台,MRI 4台。放射科每年都会引进设备和培养人才,用更先进的诊疗设备以及更专业的诊疗技术为广大患者服务。
  每日,在主任医师主持下,医师组会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在主任技师的带领下,技师组会进行摄影质量的评估和摄影技术的讨论,确保为临床及患者提供优质和准确的医学影像结果。
  特色诊疗
  目前,放射科按照系统分为五个诊断专业组:
① 中枢神经系统及头颈部专业组;
②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大血管及胸部(包括乳腺影像学)专业组;
③ 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腹部专业组;
④ 骨关节系统专业组;
⑤ 介入诊断治疗专业组。
  放射科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颅脑疾病的影像诊断方面都取得了国内瞩目的成绩;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CT引导下肺小结节术前弹簧圈定位项目,目前已经完成病例60余例。
  其他特色诊疗包括:
1、低剂量CT扫描:胸部,心脏冠状动脉
2、体内金属假体伪影的去除
3、高心率冠状动脉CT成像:90bpm清晰成像
4、快速大范围扫描获得优异的血管成像:头颈部血管等
5、高分辨力内耳及小关节成像
6、单器官灌注和大范围动态成像
  教学科研
  作为我国首批影像学硕士和博士授予点之一,放射科已培养博士生近60名,常年承担北大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教学工作,每年培养数十名进修医生、访问学者,并于2007年成为北京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十年来,科室每年举办了国医学影像疑难病例论坛。
  近年来,放射科获得来自卫生部、北京市及北京大学的奖励十余项;科研基金数十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数百篇,主编各类教材及专业书籍近二十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两项,在分子影像诊断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 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精神分裂症早期识别与干预技术”神经影像组组长
   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老年痴呆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神经影像组组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 负责人 扩散加权成像定量评价胃肠道间质瘤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像病理相关研究。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三维彩超检查什么
曲中玉
回答: 子宫三维彩超主要用于检查子宫形态结构、内膜病变及生殖系统异常,可评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先天性子宫畸形、宫腔粘连等疾病。 1、子宫形态结构 三维彩超能立体显示子宫轮廓、肌层厚度及宫腔形态,对先天性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的诊断具有优势。检查可清晰呈现子宫整体结构,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发育异常或术后形态改变。 2、子宫内膜病变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及血流分布,辅助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内膜增生或癌变。异常增厚的内膜或局部占位性病变在三维成像中显示更直观,有助于区分生理性增生与病理性改变。 3、子宫肌瘤定位 三维彩超能精确定位肌瘤数量、大小及与宫腔的关系,特别是黏膜下肌瘤对宫腔的压迫程度。多平面成像可判断肌瘤血供情况,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同时监测肌瘤生长速度。 4、宫腔粘连评估 对于人流或宫腔操作后的患者,三维彩超可显示宫腔内膜连续性中断、粘连带的走行方向及范围。内膜线扭曲变形或宫腔局部闭锁在冠状面成像中表现明显,比二维超声更易识别轻度粘连。 5、生殖系统畸形 三维彩超对苗勒管发育异常如单角子宫、残角子宫的诊断准确率高,能同时评估合并的阴道畸形。容积数据可多角度旋转观察,明确畸形类型及是否伴随输卵管、卵巢发育异常。 检查前需适度充盈膀胱以提高图像质量,月经干净后3-7天为最佳检查时间。有宫腔操作史或异常子宫出血者应主动告知检查过程中可能需配合改变体位以获得更佳成像。若发现可疑病变,建议结合宫腔镜或MRI进一步确诊,定期复查可动态观察疾病进展。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