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坛医院

急诊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医学科是医院独立的二级临床科室,成立于1990年。医院拥有独立的急诊楼,共两层,建筑面积为1250平方米。急诊科目前分为:急诊诊区、急诊病房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
  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医学科医师梯队合理,目前,共有26名医生,内科医师19名,外科医师7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7名;49名护士。学科带头人王真主任曾长期在美国学习急诊及危重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急诊一层主要为急诊就诊区、抢救区、输液区和观察区:
  1.抢救室:配置6张抢救床,配备呼吸机和监护仪,电动洗胃机,除颤仪,快速血糖检测仪,心电图机,注射泵、微量输液泵等全套先进的急诊抢救设备。
  2.观察室:配置8张观察床,有治疗带,有独立观察房间,每间2张床。此外,4张床与床间用布帘隔开,既有大的空间,又有私密性。
  3.输液室:配置57张输液椅,专供急诊病人使用。
  4.诊区:设有内、外、神经科、妇、眼、耳鼻喉等诊室。
  同时,急诊科拥有独立的急诊挂号、收费、药房、化验、急诊X线、急诊超声、石膏室、处置室、注射室、保卫等,均与急诊在同一平面,形成一有机的整体,构成一站式急诊服务。各诊室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位于急诊二层的急诊病房是急诊门诊的延伸,急诊ICU保证了危重患者的及时收治。急诊病房设有床位17张,按标准病房设置,设有单人、双人病房,房间舒适宽敞,并备有独立卫生间。急诊ICU配备有最先进的飞利浦50中央监测系统,840有创呼吸机,转运呼吸机等最高端的监测及抢救设备,每床均配有干湿臂吊塔,还有双波除颤仪,注射泵、微量输液泵等全套先进的急诊抢救设备。
  急诊科科研水平国内领先,与美国新泽西州医学院附属Cooper医院危重症中心(世界上最先进的ICU之一)有着深入的科研合作关系。目前,担负着两项国际多中心协作的急诊科研项目(呼吸音成像技术及脓毒症),科研成果多次在欧洲和美国急诊及危重病医学会议上发言,并获得高度评价。呼吸音成像技术研究方面世界领先,脓毒症的临床治疗和学术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两年来,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1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产科成功为KT综合征产妇行剖宫产术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患,KT综合征合并妊娠相对来讲案例少,病情较严重,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病因不详的、复杂的脉管畸形。其临床特征为静脉-毛细血管畸形、骨和软组织肥大、非典型性侧支静脉曲张。 产妇30岁,自幼左下肢静脉曲张,双侧不对称,近两个月左下肢增粗明显,无腹痛及阴道出血等症状,于8月5日孕37+3周,因左下肢静脉曲张伴盆腔血管异常,由大兴某医院转入我院进一步检查。现孕40+3周,无产兆,要求终止妊娠,于8月25日收入我院。 8月25日开始给予引产,26日患者产程进展迟缓,宫口开大3cm无进展,活跃期停滞。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及手术指征,患者病情较重,此病例罕见,结合全科讨论制定预案,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同意剖宫产并签字。 产妇病情较危重,盆腔血管畸形,若稍有不慎容易产时、产后发生大出血,据同类病例文献报道,出血约有6000ml。术前制定充分预案,以防出血。联合血管外科,罗小云主任保驾护航,于莎莎主任娴熟的手术操作,赵斌江主任亲自进行手术麻醉,在多名医生的努力下共同完成手术,于8月26日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 手术中,大家小心翼翼,开腹探查,逐层切开皮肤,可见壁层腹膜怒张突起的血管瘤,且出血点此起彼伏延绵不断,子宫下段表面布满曲张放射状血管。术中小心谨慎,于17:28顺利剖娩一男婴,体重2420g。术中出血共计约300ml,术后产妇情况较好。 该患者深静脉栓塞、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而妊娠期特有的生理变化可加重该病的症状,特别是静脉栓塞和出血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不建议此类疾病患者妊娠。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67岁的老人老是感觉浑身没劲
高云
回答: 67岁老人老是感觉浑身没劲可能与生理性衰老、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心理因素或药物副作用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具体原因,并调整生活方式。 1、生理性衰老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质量和力量自然下降,代谢率降低,可能导致乏力感。日常可通过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延缓肌肉流失,同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 2、营养不良 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易缺乏维生素B12、铁、维生素D等营养素。可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乳制品等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片或维生素D滴剂。 3、慢性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心衰等疾病常伴随乏力症状。糖尿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表现为多饮多尿;甲减则伴随怕冷、体重增加。需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控制原发病。 4、心理因素 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可表现为躯体性疲乏。建议家属多陪伴,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必要时在心理科医师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 5、药物副作用 部分降压药、镇静类药物可能引起乏力。如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时出现症状,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 建议老人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运动,饮食注意荤素搭配,适当增加瘦肉、豆制品摄入。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若乏力持续加重或伴随消瘦、水肿等症状,需尽快到老年病科或全科医学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家属应关注老人情绪变化,避免过度劳累,冬季注意保暖防跌倒。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