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神经科 (共56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成立于1921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历经90余载风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已经成为全国久负盛名的神经专科,科室专业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是国内最早的神经病学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工作站之一。在处理和解决疑难杂症和重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现拥有11个专业组(临床神经生理、脑电图与癫痫、痴呆与认知障碍、脑血管病、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神经病理、神经肌肉病、感染与脑脊液细胞学、神经免疫、神经遗传和睡眠),开设9个特色门诊(神经肌肉病门诊、肌张力障碍和肉毒毒素治疗门诊、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门诊、癫痫门诊、脑血管病门诊、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门诊、多发性硬化门诊和头痛门诊等),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科室以诊治疑难重症病人为主,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运动神经元病、脑血管病、癫痫、神经肌肉病、重症肌无力、帕金森和老年痴呆、多发性硬化、边缘性脑炎、头痛和神经症等方面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方面基本功扎实,总体实力强,特别在处理和解决疑难杂症和重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每年门诊接治患者近10万人,住院患者1500余人。
  科室实设有肌电图、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室,神经病理实验室和神经免疫生化实验室。医生和技术人员有着多年的临床经验。
  科室承担大量教学任务。承担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大本科生、研究生、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是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基地。每年举办5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有神经系统疾病高级进展学习班;经颅多普勒超声学习班;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学习班;脑电图和癫痫诊疗进展学习班;肌张力障碍诊断治疗学习班等。
  在完成繁重临床工作任务的同时,科室重视开展科研工作,研究内容覆盖了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领域,开展以临床为导向的科学研究,临床与基础研究相辅相成,促进学科水平的提高。如科室连续15年承担国家支撑计划脑血管病课题,在推广脑梗死急性期和二级预防标准化治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包括神经科、介入科、血管外科、放射、超声及其他影像科医生及康复师的脑血管病综合诊治团队。在TCD、高分辨核磁、CTA、PET及SPECT、DSA等脑血管病影像评估方面有突出的临床研究成果,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重要的探索,并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应用,使该科对脑血管病患者针对病因的个体化治疗达国内领先水平。针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建立了大样本的临床及生物标本数据库,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深入开展发病机制的研究,连续发表多篇高水平的学术文章。近5年,共承担科研课题2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13项,省部级课题6项,北京市课题4项,院校级课题5项,共拥有科研经费2072万元。曾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多项省部级在内的科研成果奖。
  科室现有床位80余张,医生 4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主治医生18人、住院医生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6人。现有各级护理人员40人。科室重视人才培养,老一辈知名专家老当益壮,中青年专家年富力强,年轻医师迅速成长。90%的高级教师有在国外学习和进修的经历。现任科室主任崔丽英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和前主任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补主任委员及《中华神经科杂志》主编,科室15人次在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学组任职,10余人担任多家国内核心期刊杂志副主编及编委。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启动会召开

7月23日,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Epidemiological Study and Therapeutic Evaluation of Rheumatic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ETHERTB)课题启动会在我院学术会堂报告厅举行。 受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重大专项处邢若奇处长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研究所所长、结核领域病原专家组组长金奇教授。我院张抒扬副院长、内科学系主任张奉春教授、感染内科前任主任邓国华教授、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赵岩教授、科研处黄辉副处长、财务处王爱青副处长以及12家课题分中心负责人出席本次启动会。会议由该项目负责人、感染内科副主任刘晓清教授主持。 张抒扬副院长在欢迎辞中讲到,该课题研究人群为风湿免疫病患者,是一组特殊的人群,为我国结核病的防治提出了一个新的艰巨任务,课题意义重大,利国利民。同时,本课题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风湿免疫科,通过与感染内科共同合作,组建了非常优秀的团队,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张院长表示,医院及科研管理部门将全力做好项目的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风湿免疫科、感染内科以及各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做好该项目。同时,希望项目终期考核时能够实现科技的创新及转化医学的应用,对该领域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随后,邢若奇处长首先提出传染病专项的主要目标,即降低“三病两率”和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结核病防治作为近年来的弱势项目亟需加强,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加入到研究团队中。邢处长指出,我国目前缺乏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患病率、发病率的流行病学基线数据,该课题做了很好的补充,希望能够探索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建立示范区,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此外,邢处长表示,国家近年来对项目的科研管理、经费管理、成果产出和伦理等方面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顺利通过终期审核。 金奇所长还指出,在未来可预见的10-20年,不对结核病预防性疫苗抱有希望,在治疗上近50年基本无新药。此外,目前结核发现率低,治疗率低,多耐药比例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人可达100多万。这些问题导致结核疫情及面临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希望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推动我国结核病的防控和防治。本项目依托强大的团队,希望能够达到三个方面的成果:第一,建立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基线;第二,探索风湿免疫病合并结核患者新的治疗方案;第三,示范推广经验。 刘晓清主任介绍了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及技术路线、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考核指标、年度计划及目标等。刘主任强调,各分中心要先做预实验,经感染科、风湿免疫科、流行病学专家及总中心讨论后,方可进行正式招募。张奉春主任和曾小峰主任均指出该课题意义重大,表示一定群策群力,努力把课题做好。 科研处黄辉副处长、财务处王爱青副处长分别从项目总体要求、项目管理依据、财务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成果管理以及结题验收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具体要求。 最后,刘晓清主任介绍了项目的任务计划,各分中心分别对科室规模、构成、年度计划等做了介绍,并就一些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国是结核病大国,每年新发病例100多万。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100多万,而风湿免疫病近年来在我国也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该人群由于自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缺陷,是结核的易感人群。而我国目前缺失这部分人群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基线数据,也无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规范治疗的相应指南,因此,该项目将填补中国乃至世界上这方面的空白,具有重大意义。 该课题由我院作为总牵头单位,发挥协和在风湿病与结核病方面的优势,联合全国其它12家大型三甲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等协同攻关,为今后多学科合作提供了很好范例。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