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医疗队援非进行时

时间:2014-08-2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派,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隆云副教授作为抗击埃博拉的3名援非医疗专家组成员之一,于北京时间8月17日凌晨1时随第24批中国援非医疗队抵达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在还没彻底“倒过时差”、物资也尚未到位的情况下,隆云等就已开展工作。

  在中国驻几大使馆的安排下,医疗队主要在中几友好医院开展工作。这几日隆云承担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培训驻几中国医疗队及当地华人。

  隆云副教授发回消息称,“8月20日,我们已进驻医疗队驻地。当晚和第二天一直在打扫卫生,重回集体生活。8月21日起参加医疗队驻地的门急诊值班,每5天一个24小时急诊班。22日起参加WHO每日例会”。随着疫情的发展,3位北京专家随时可能投入埃博拉疫情防治工作中。

  令前线专家们充满信心的是,他们不是在孤军作战,而是有祖国大后方的强大后盾。隆云副教授所在的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刘大为主任,每天早交班时向全科通报隆云在非的工作开展情况,并从专业角度给予其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刘大为主任于2003年在北京抗击SARS战役中全面负责建在中日友好医院的非典重症监护病房工作。

  隆云教授正在配制消毒液,准备驻地消毒

  驻地消毒灭菌时穿的防护服,在应急演练和培训教学中也同样穿戴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启动会召开

7月23日,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Epidemiological Study and Therapeutic Evaluation of Rheumatic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ETHERTB)课题启动会在我院学术会堂报告厅举行。 受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重大专项处邢若奇处长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研究所所长、结核领域病原专家组组长金奇教授。我院张抒扬副院长、内科学系主任张奉春教授、感染内科前任主任邓国华教授、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赵岩教授、科研处黄辉副处长、财务处王爱青副处长以及12家课题分中心负责人出席本次启动会。会议由该项目负责人、感染内科副主任刘晓清教授主持。 张抒扬副院长在欢迎辞中讲到,该课题研究人群为风湿免疫病患者,是一组特殊的人群,为我国结核病的防治提出了一个新的艰巨任务,课题意义重大,利国利民。同时,本课题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风湿免疫科,通过与感染内科共同合作,组建了非常优秀的团队,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张院长表示,医院及科研管理部门将全力做好项目的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风湿免疫科、感染内科以及各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做好该项目。同时,希望项目终期考核时能够实现科技的创新及转化医学的应用,对该领域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随后,邢若奇处长首先提出传染病专项的主要目标,即降低“三病两率”和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结核病防治作为近年来的弱势项目亟需加强,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加入到研究团队中。邢处长指出,我国目前缺乏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患病率、发病率的流行病学基线数据,该课题做了很好的补充,希望能够探索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建立示范区,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此外,邢处长表示,国家近年来对项目的科研管理、经费管理、成果产出和伦理等方面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顺利通过终期审核。 金奇所长还指出,在未来可预见的10-20年,不对结核病预防性疫苗抱有希望,在治疗上近50年基本无新药。此外,目前结核发现率低,治疗率低,多耐药比例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人可达100多万。这些问题导致结核疫情及面临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希望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推动我国结核病的防控和防治。本项目依托强大的团队,希望能够达到三个方面的成果:第一,建立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基线;第二,探索风湿免疫病合并结核患者新的治疗方案;第三,示范推广经验。 刘晓清主任介绍了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及技术路线、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考核指标、年度计划及目标等。刘主任强调,各分中心要先做预实验,经感染科、风湿免疫科、流行病学专家及总中心讨论后,方可进行正式招募。张奉春主任和曾小峰主任均指出该课题意义重大,表示一定群策群力,努力把课题做好。 科研处黄辉副处长、财务处王爱青副处长分别从项目总体要求、项目管理依据、财务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成果管理以及结题验收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具体要求。 最后,刘晓清主任介绍了项目的任务计划,各分中心分别对科室规模、构成、年度计划等做了介绍,并就一些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国是结核病大国,每年新发病例100多万。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100多万,而风湿免疫病近年来在我国也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该人群由于自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缺陷,是结核的易感人群。而我国目前缺失这部分人群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基线数据,也无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规范治疗的相应指南,因此,该项目将填补中国乃至世界上这方面的空白,具有重大意义。 该课题由我院作为总牵头单位,发挥协和在风湿病与结核病方面的优势,联合全国其它12家大型三甲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等协同攻关,为今后多学科合作提供了很好范例。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何洁
回答: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季节性流行特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等全身症状伴呼吸道症状。 1、病原体特征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曾引起多次全球大流行,其表面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蛋白的变异是导致季节性流行的主要原因。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慢,主要引起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病毒多导致轻微感染。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数小时。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也可感染。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养老院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冬春季为高发期。 3、典型症状 潜伏期通常为1-4天,突发高热可达39-40℃,伴有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显著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可有咽痛、干咳、鼻塞等。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老年人易出现并发症。 4、高危人群 65岁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属于重症高危人群。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更易出现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5、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建议每年秋季接种。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咳嗽时遮掩口鼻。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确诊患者应居家隔离至体温正常24小时后。 流感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补充体液,进食易消化食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须严格遵医嘱服用。日常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何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