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

肿瘤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科是医院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集肿瘤化疗、中医中药、生物治疗为一体的肿瘤综合治疗科室。集多种治疗于一体,对各种肿瘤采取不同的应对手段,取得良好效果。对于晚期肿瘤无法根治者,则采取姑息治疗、疼痛治疗及心理治疗,让他们尽可能少忍受癌症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多年来,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致力于恶性肿瘤的研究和治疗探索,针对各种不同肿瘤的不同生物学行为,根据不同病人不同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进行与全身疾病相匹配的综合治疗。
  肿瘤科肿瘤内二科/生物治疗中心是以各种恶性肿瘤的内科综合治疗为特色的肿瘤专科,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率先在我省开展自体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目前开展多种自体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包括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高度活化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细胞治疗技术)等。开展的肿瘤治疗手段包括恶性肿瘤的化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等。
  肿瘤科肿瘤内二科/生物治疗中心病区目前共开放床位32张,科室成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4人科室成员中多数人员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建有符合GMP标准的体细胞制备层流式,中心配备多种大型先进仪器设备,生物治疗中心由临床病区、血细胞分离室、体细胞制备室、生物治疗配套研究实验室组成,由具有多年体细胞免疫治疗经验的专家负责科室日常工作。
  肿瘤科在恶性肿瘤的诊治过程中,以国际诊治规范作为参考,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实际,开展规范化的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及肿瘤内科综合治疗,并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个体化治疗的原则,视病情需要,有选择地联合生物治疗技术,实现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从而提高早期肿瘤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提高对晚期肿瘤的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肿瘤科开展抗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1、开展提高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能力的研究: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抗肿瘤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肿瘤患者往往表现为树突细胞功能受抑制,因此通过研究提高树突状细胞对肿瘤抗原的提呈能力,有望获得强大的抗肿瘤作用。目前已经有树突状细胞成功用于抗肿瘤治疗的例子,如2010年美国FDA批准了一项树突状细胞治疗技术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2、开展解除免疫效应细胞(杀肿瘤免疫细胞)免疫抑制/耐受的研究:各种免疫效应细胞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NK细胞、CIK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等对肿瘤具有直接的杀伤作用,但是,肿瘤患者体内的免疫效应细胞的杀肿瘤活性常处于被抑制状态,因此,通过研究解除这种免疫抑制作用,可显著提高细胞免疫治疗的疗效。如临床正在使用的易普利姆玛单抗,它的作用机理就是通过阻断T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途径CTLA-4,从而增加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3、开展抗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新靶点的研究: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本世纪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并已在临床中取得巨大成功。各种靶向性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已经把肿瘤的治疗带入个体化治疗时代。通过有效利用肿瘤抗原免疫树突状细胞,可以激发机体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并避免出现类似化、放疗样的严重副反应,因此抗肿瘤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小分子化合物新靶点的研究是今后抗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4、体外扩增、活化效应细胞方法的优化: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与其杀瘤活性及数量密切相关,如何进一步提高活化效应细胞的数量是决定细胞免疫治疗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在细胞活性相同的情况下,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与其数量成正比。
  肿瘤科各种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与化疗、放疗及其他靶向治疗的联合抗肿瘤作用研究:恶性肿瘤的治疗,尤其是中晚期肿瘤的治疗模式为综合治疗,单纯一种治疗手段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为充分发挥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疗效与价值,必须将其与传统治疗手段进行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各种不同治疗手段的抗肿瘤效果,使其治疗收益最大化,并最大限度化、放疗等治疗手段的相关副作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
何洁
回答: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这些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疾病,需通过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 1、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可定植于鼻咽部,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发中耳炎、鼻窦炎。该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临床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或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伴黄脓痰等症状,需进行痰培养确诊。 2、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尤其易感染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可导致会厌炎、支气管炎。临床常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头孢克洛胶囊或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进行治疗。该菌感染常表现为咽喉肿痛、声音嘶哑,通过咽拭子PCR检测可明确病原体。 3、卡他莫拉菌 卡他莫拉菌属于革兰阴性双球菌,多引起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或中耳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常用药物包括头孢丙烯片、克拉霉素缓释片和莫西沙星片。感染者常见症状为鼻塞、脓性鼻涕,需结合鼻窦CT与细菌培养综合判断。 4、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导致严重的化脓性扁桃体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可用苯唑西林钠胶囊,耐药菌株需选用万古霉素注射液或利奈唑胺片。特征性表现为高热、咽部伪膜形成,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 5、化脓性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急性咽扁桃体炎的主要病原体,可能引发风湿热等并发症。首选青霉素V钾片,过敏者可改用罗红霉素胶囊或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咽痛、扁桃体渗出物,快速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用淡盐水漱口缓解咽部不适,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颈部淋巴结显著肿大,须立即就医。所有抗菌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完成全程治疗以防耐药性产生。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 何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