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角膜科 (共2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角膜病专科是我院最早成立的眼科专科之一。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目前角膜病科在感染性角膜病、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免疫性角膜疾病及遗传性眼表疾病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眼库之一,具备完善的眼组织保存技术,每年完成500-800例角膜移植手术,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症、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移植术等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本专科以致盲性角膜病的诊治为主要研究方向,侧重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组织工程角膜的构建和临床应用、重症干燥性角膜结膜炎的手术治疗和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研究。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教委重点科研项目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1项,还有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863项目子课题各1项等,每年发表国内核心期刊文章50余篇,发表SCI论文3-5余篇。

2.科室技术设备

角膜病专科的配备正高级职称人员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4人和中级职称人员3人,仪器设备包括激光共焦显微镜、BE-2000倒置角膜显微镜、角膜地形图、干眼仪、裂隙灯照相系统和泪道激光治疗仪等。具有国内最大、最完善的眼库,有专职人员4名,另外设劝捐员1名,微生物研究室的各种眼科微生物检测手段齐全。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在读博士生7名,硕士生8名。在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专业学组有副组长1名,委员1名,中华眼科杂志编委3名。

3.科室开放床数

目前角膜病科开放床位数29张(包括同仁医院东院5张,西院12张,南院12张)。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曲中玉
回答: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