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中心医院

呼吸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内科是一集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疗、呼吸危重病救治、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专业学科,目前为医院重点学科和湖州市重点学科。该科于2000年设单独病区,2006年来设两个病区兼呼吸危重症监护中心(RICU)和呼吸诊疗中心,床位76张,年出院病人2000余人。现有主任医师1人,留澳专家1人,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8人,硕士6人,博士1人。 RICU内配有Drager中央监护系统床位13张,拥有西门子Servoi、Bear、PB7200、PB840等中高档呼吸机5台,还有伟康BiPAP-Vision、Smart-air、沙利文等无创呼吸机8台等一大批国际品牌高精尖设备;呼吸诊疗中心配有Olmpus260电子支气管镜4台,纤维支气管镜2台,支气管镜下电凝电切氩气治疗平台1套,冷冻治疗平台1套,球囊扩张系统1套,肺功能仪2台,睡眠呼吸监测系统2套。科内拥有各级医生21人,还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40余人,是目前湖州及浙北地区规模实力最为雄厚的呼吸专业科室。 该科在呼吸危重症、支气管镜介入诊疗、哮喘、慢性咳嗽、肺部感染、慢阻肺、睡眠呼吸障碍、肺结核病、胸膜疾病、肺部间质性疾病诊治以及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于90年代初即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业务,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全面开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有创和无创面罩机械通气,并于1998~2004年完成湖州市科委课题《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在COPD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获得了湖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2006完成湖州市科委课题《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中的护理对策》,获得了湖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1998年成立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为浙江省内建设最早单位之一,配有呼吸危重症专科医疗组和专业护理组,2010年更名为呼吸重症监护中心(RICU)。到目前为止已成功抢救急慢性呼吸衰竭、肺塞栓、重症肺炎、重症哮喘、ARDS等危重症病人数千人次,尤其在有创-无创序贯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7~2008年完成省级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项目《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新进展》学习班2期。2010年10月成功举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项目《机械通气临床应用与护理策略新进展》学习班。 该科于1986年建立的支气管镜室为省内开展此项目业务最早单位之一,1995年在本市率先开展了纤支镜引导下肺周围病变活检术(TBLB)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TNB),并于1996~2002年完成市科委课题《CT引导纤支镜肺周围病变活检价值研究》,获省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湖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科内专属的呼吸诊疗中心内设有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和呼吸雾化治疗室,支气管镜室每天常规开展支气管镜检查术,并熟练应用经纤支镜肺活检和刷检术(TBLB)、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支气管镜下氩气治疗、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经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TBNA)、内科诊断性胸腔镜、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TNB)、经皮肺活检细菌培养等技术项目。到目前为止已有肺内镜检查或治疗万余人次,经皮肺活检术1000多人次。肺功能室每天常规开展肺通气功能和用力肺活量测定,2002年市内首家开展残气功能测定,弥散功能测定,气道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等项目,目前年检测病人达万余人次。2003年市内至今唯一首先建立了睡眠呼吸诊疗中心,开展了睡眠呼吸监测和治疗新项目。呼吸雾化治疗室为省内目前少有的专业雾化吸入治疗与指导室。 科室倡导科研创新,1996年市内首先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大咯血。2001年市内首例应用钛合金支架植入治疗大气道狭窄取得成功。2004年以来市内首先开展了肺栓塞的临床研究。目前本科室承担有关肺纤维化、哮喘与神经生长因子、肺癌、肺部感染等方面的三项省卫生厅A类项目及二项湖州市科委课题,其中《CTGF、AT-Ⅲ、PAI-1改变对COPD早期缺氧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获得了2010年浙江省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发表中华牌杂志专业论文3篇,全国性杂志专业论文10余篇,省级杂志专业论文五十余篇。
  呼吸内科目前为湖州市重点学科和医院重点学科, 学科带头人崔恩海为: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呼吸分会委员、湖州市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州市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州市医学会理事、湖州市防痨协会常务理事兼临床与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州市抗癌协会理事兼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呼吸内科设两个病区兼呼吸危重症监护中心(RICU)和呼吸诊疗中心, RICU内配有Drager中央监护系统床位13张,拥有西门子Servoi、Bear、PB7200、PB840等中高档呼吸机5台,还有伟康BiPAP-Vision、Smart-air、沙利文等无创呼吸机8台等一大批国际品牌高精尖设备;呼吸诊疗中心配有Olmpus260电子支气管镜4台,纤维支气管镜2台,支气管镜下电凝电切氩气治疗平台1套,冷冻治疗平台1套,球囊扩张系统1套,肺功能仪2台,睡眠呼吸监测系统2套,是目前湖州及浙北地区规模实力最为雄厚的呼吸专业科室。 全面开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有创和无创面罩机械通气;常规开展支气管镜检查术,并熟练应用经纤支镜肺活检和刷检术(TBLB)、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支气管镜下氩气治疗、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经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TBNA)、内科诊断性胸腔镜、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TNB)、经皮肺活检细菌培养等技术项目。
  呼吸内科研究方向:呼吸危重症、支气管镜介入诊疗、哮喘、慢性咳嗽、肺癌的早期诊断、肺部感染、慢阻肺、睡眠呼吸障碍、肺结核病、胸膜疾病以及肺部间质性疾病诊治。课题《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在COPD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获得了湖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课题《CT引导纤支镜肺周围病变活检价值研究》,获省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湖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中的护理对策》,获得了湖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课题《CTGF、AT-Ⅲ、PAI-1改变对COPD早期缺氧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获得了2010年浙江省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举办省级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项目《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新进展》学习班2期;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项目《机械通气临床应用与护理策略新进展》学习班2期。 发表中华牌杂志专业论文3篇,全国性杂志专业论文10余篇,省级杂志专业论文五十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窦性心律不齐怎么回事
高云
回答: 窦性心律不齐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药物影响、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停用相关药物、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因素 青少年或长期运动人群可能出现与呼吸无关的窦性心律不齐,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这种情况通常无自觉症状,心电图显示心率随呼吸周期轻微变化。无需特殊治疗,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 2、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类型,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完善有关。表现为心率波动在正常范围内,屏气时心律不齐消失。这种情况属于良性改变,随着年龄增长多可自行缓解,家长可帮助儿童建立规律的呼吸习惯。 3、药物影响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片、抗心律失常药如盐酸胺碘酮片、支气管扩张剂如硫酸沙丁胺醇片等可能干扰窦房结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心电图显示P波形态正常但节律不规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 4、心脏疾病 心肌炎、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导致病理性窦性心律不齐。常伴随胸痛、气短、晕厥等症状,心电图可见明显心律不齐伴ST-T改变。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心肌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辅酶Q10胶囊、维生素C片等营养心肌药物。 5、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电解质异常会影响心肌细胞电活动。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血液检查显示钾离子低于3.5mmol/L或钙离子超过2.75mmol/L。轻度紊乱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纠正,严重者需静脉补液治疗。 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应避免摄入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若出现持续心悸、晕厥等症状,需立即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日常可记录心率变化情况,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