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中心医院

呼吸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内科是一集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疗、呼吸危重病救治、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专业学科,目前为医院重点学科和湖州市重点学科。该科于2000年设单独病区,2006年来设两个病区兼呼吸危重症监护中心(RICU)和呼吸诊疗中心,床位76张,年出院病人2000余人。现有主任医师1人,留澳专家1人,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8人,硕士6人,博士1人。 RICU内配有Drager中央监护系统床位13张,拥有西门子Servoi、Bear、PB7200、PB840等中高档呼吸机5台,还有伟康BiPAP-Vision、Smart-air、沙利文等无创呼吸机8台等一大批国际品牌高精尖设备;呼吸诊疗中心配有Olmpus260电子支气管镜4台,纤维支气管镜2台,支气管镜下电凝电切氩气治疗平台1套,冷冻治疗平台1套,球囊扩张系统1套,肺功能仪2台,睡眠呼吸监测系统2套。科内拥有各级医生21人,还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40余人,是目前湖州及浙北地区规模实力最为雄厚的呼吸专业科室。 该科在呼吸危重症、支气管镜介入诊疗、哮喘、慢性咳嗽、肺部感染、慢阻肺、睡眠呼吸障碍、肺结核病、胸膜疾病、肺部间质性疾病诊治以及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于90年代初即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业务,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全面开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有创和无创面罩机械通气,并于1998~2004年完成湖州市科委课题《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在COPD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获得了湖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2006完成湖州市科委课题《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中的护理对策》,获得了湖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1998年成立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为浙江省内建设最早单位之一,配有呼吸危重症专科医疗组和专业护理组,2010年更名为呼吸重症监护中心(RICU)。到目前为止已成功抢救急慢性呼吸衰竭、肺塞栓、重症肺炎、重症哮喘、ARDS等危重症病人数千人次,尤其在有创-无创序贯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7~2008年完成省级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项目《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新进展》学习班2期。2010年10月成功举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项目《机械通气临床应用与护理策略新进展》学习班。 该科于1986年建立的支气管镜室为省内开展此项目业务最早单位之一,1995年在本市率先开展了纤支镜引导下肺周围病变活检术(TBLB)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TNB),并于1996~2002年完成市科委课题《CT引导纤支镜肺周围病变活检价值研究》,获省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湖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科内专属的呼吸诊疗中心内设有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和呼吸雾化治疗室,支气管镜室每天常规开展支气管镜检查术,并熟练应用经纤支镜肺活检和刷检术(TBLB)、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支气管镜下氩气治疗、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经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TBNA)、内科诊断性胸腔镜、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TNB)、经皮肺活检细菌培养等技术项目。到目前为止已有肺内镜检查或治疗万余人次,经皮肺活检术1000多人次。肺功能室每天常规开展肺通气功能和用力肺活量测定,2002年市内首家开展残气功能测定,弥散功能测定,气道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等项目,目前年检测病人达万余人次。2003年市内至今唯一首先建立了睡眠呼吸诊疗中心,开展了睡眠呼吸监测和治疗新项目。呼吸雾化治疗室为省内目前少有的专业雾化吸入治疗与指导室。 科室倡导科研创新,1996年市内首先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大咯血。2001年市内首例应用钛合金支架植入治疗大气道狭窄取得成功。2004年以来市内首先开展了肺栓塞的临床研究。目前本科室承担有关肺纤维化、哮喘与神经生长因子、肺癌、肺部感染等方面的三项省卫生厅A类项目及二项湖州市科委课题,其中《CTGF、AT-Ⅲ、PAI-1改变对COPD早期缺氧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获得了2010年浙江省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发表中华牌杂志专业论文3篇,全国性杂志专业论文10余篇,省级杂志专业论文五十余篇。
  呼吸内科目前为湖州市重点学科和医院重点学科, 学科带头人崔恩海为: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呼吸分会委员、湖州市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州市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州市医学会理事、湖州市防痨协会常务理事兼临床与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州市抗癌协会理事兼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呼吸内科设两个病区兼呼吸危重症监护中心(RICU)和呼吸诊疗中心, RICU内配有Drager中央监护系统床位13张,拥有西门子Servoi、Bear、PB7200、PB840等中高档呼吸机5台,还有伟康BiPAP-Vision、Smart-air、沙利文等无创呼吸机8台等一大批国际品牌高精尖设备;呼吸诊疗中心配有Olmpus260电子支气管镜4台,纤维支气管镜2台,支气管镜下电凝电切氩气治疗平台1套,冷冻治疗平台1套,球囊扩张系统1套,肺功能仪2台,睡眠呼吸监测系统2套,是目前湖州及浙北地区规模实力最为雄厚的呼吸专业科室。 全面开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有创和无创面罩机械通气;常规开展支气管镜检查术,并熟练应用经纤支镜肺活检和刷检术(TBLB)、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支气管镜下氩气治疗、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经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TBNA)、内科诊断性胸腔镜、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TNB)、经皮肺活检细菌培养等技术项目。
  呼吸内科研究方向:呼吸危重症、支气管镜介入诊疗、哮喘、慢性咳嗽、肺癌的早期诊断、肺部感染、慢阻肺、睡眠呼吸障碍、肺结核病、胸膜疾病以及肺部间质性疾病诊治。课题《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在COPD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获得了湖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课题《CT引导纤支镜肺周围病变活检价值研究》,获省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湖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中的护理对策》,获得了湖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课题《CTGF、AT-Ⅲ、PAI-1改变对COPD早期缺氧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获得了2010年浙江省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举办省级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项目《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新进展》学习班2期;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项目《机械通气临床应用与护理策略新进展》学习班2期。 发表中华牌杂志专业论文3篇,全国性杂志专业论文10余篇,省级杂志专业论文五十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腋下出汗有点臭,不知道是不是狐臭!
聂小娟
回答: 腋下出汗伴有异味可能是狐臭,也可能是普通汗臭。狐臭通常表现为刺鼻的酸腐味,且异味持续存在;普通汗臭多为暂时性,清洁后可缓解。狐臭与大汗腺分泌旺盛、细菌分解汗液有关,汗臭则多由小汗腺排汗过多导致。 1、狐臭特征 狐臭的异味类似洋葱或变质油脂,常伴随油腻性黄色汗渍。异味在青春期加重,与环境温度无关,具有遗传倾向。患者可能合并油性耳垢,腋毛可见黄白色结晶。治疗需抑制大汗腺分泌,可遵医嘱使用乌洛托品溶液、氯化铝溶液等外用药物,严重者需考虑微波治疗或手术。 2、汗臭特点 汗臭气味较淡,多出现在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后。异味来源于表皮葡萄球菌分解汗液中的蛋白质,清洁后迅速消失。此类情况建议每日用抗菌皂清洗腋下,选择透气棉质衣物,必要时使用含三氯生的止汗露。保持腋毛修剪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 3、饮食影响 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如大蒜、咖喱会加重体味。这类食物含硫化合物经代谢后随汗液排出,建议减少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可调节皮脂分泌,推荐食用全谷物、深海鱼和坚果。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稀释汗液浓度。 4、局部多汗症 非狐臭的腋下多汗可能由交感神经亢进引起,表现为汗液浸透衣物。这种情况可尝试肉毒杆菌注射阻断神经信号,或使用格隆溴铵贴片。日常护理建议冷敷腋下,避免情绪紧张,穿着吸湿速干面料的衣物。 5、真菌感染 念珠菌或表皮癣菌感染会导致腋下异味伴红斑脱屑。需使用酮康唑洗剂清洗,涂抹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保持患处干燥,避免共用毛巾,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此类感染。 建议每日早晚用中性沐浴露清洁腋下,运动后及时擦汗。选择不含酒精的止汗剂,避免刮毛后立即使用。若异味持续加重或伴随皮疹,需就诊皮肤科进行真菌检测或汗腺功能评估。腋下异味改善需要综合护理,包括规律作息、清淡饮食和科学用药,不可自行使用强效抑汗产品以免损伤皮肤屏障。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