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协和医院

普外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基本外科前身为普外科胰腺与疝外科专业组,是以胰腺外科、疝病外科、脾脏外科为特色的专科,每年还接收大量从全省各地转来的疑难重症病人。科主任黄鹤光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常委、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胰腺病学杂志编委、肠内肠外营养杂志编委、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国际肝病学术委员会顾问、编委。
  基本外科胰腺外科是基本外科的特色专科,于1991年在福建省率先成立,是福建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胰腺疾病专业博士点,已培养10余名博士生及20多名硕士生,在胰腺癌和胰腺炎的治疗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20年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这一难治、死亡率高的疾病,进行临床诊治攻关,遵循个体化治疗,适时手术原则,在省内率先开展腹腔灌洗技术、血滤技术、封闭式腹膜囊造袋术、早期肠内营养技术、胰性脑病救治、晚期妊娠合并胰腺炎救治等,已建立微创技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完整体系,使疗效大为提高,已救治300余例病人,省内例数最多,救治成功率已达90%以上。先后开展了急性胰腺炎低钙血症机理研究、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在发病机制上作用、营养治疗研究、毛细血管渗漏等课题。在胰腺癌临床治疗研究上,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壶腹部周围肿瘤200余例,为提高胰腺癌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进行多项技术改进,率先在福建省开展中晚期胰腺癌术中放射治疗,术后γ- 刀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探索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新肿瘤标记物的临床应用。微创技术在胰腺肿瘤治疗中进一步应用,率先开展腹腔镜胰体尾+脾切除术及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委、教委、卫生厅等科研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基本外科疝和腹壁外科专业是基本外科另一特色专科,90年代初引入涤纶补片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997年应用聚丙烯补片、巴德网塞、普理灵等新型材料治疗腹股沟疝。2004年又在我省率先引入开放式微创腹膜前疝修补技术,包括后入路Kugel、前入路Kugel、Millikan等术式治疗腹股沟疝。新技术特点是创伤小、舒适度好、修补可靠、复发率极低、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90%以上患者术后1-2天出院,特别适合于老年疝及复发疝。经过多年的实践,至今已治愈1500多例腹股沟疝患者,其数量之大,在福建省属领先水平。本科室应用多种新型修补材料在省内率先积极、成功开展多种新术式治疗复杂疝疾病,包括腹腔镜下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下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先天性膈疝无张力修补术、腰疝无张力修补术、脐疝无张力修补术、闭孔疝无张力修补术、会阴疝无张力修补术等。其中,已完成腹腔镜下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下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各数十例,并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省内属一流水平。
  基本外科脾脏外科也是基本外科的优势专业,开展各种脾脏疾病、脾脏肿瘤的微创治疗,省内率先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例数在省内最多。
  基本外科技术力量雄厚、梯队整齐,有优秀的敬业精神,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关爱癫痫儿童 儿科天使在行动

7月30日,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癫痫儿童关爱项目福建合作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内科举行了题为“彩虹桥”的关爱癫痫儿童公益活动。 本次活动由儿内科林丽珍护士长主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敏珍护师为住院的癫痫患儿家长作了题为“癫痫患儿早期干预与智能开发”的健康教育讲座。同时,科室护理人员还教会家长了解婴幼儿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疾病相关知识、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坚持对患儿进行智能训练,以促进癫痫患儿全面康复,提高癫痫患儿的生存质量。通过本次讲座,家长明晰了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及智能开发的重要性,并学习了一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训练方法。 据悉,我国人群的癫痫发病率为0.3%-0.85%,半数以上在10岁以内起病,婴幼儿期是癫痫发病第一高峰期。由于癫痫疾病的慢性病程特点,对患儿的认知、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都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今后,儿科护理组将继续开展相关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关爱癫痫儿童,为他们打造一个温馨、有爱的成长环境。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半夜胸闷疼痛怎么回事
高云
回答: 半夜胸闷疼痛可能与心绞痛、胃食管反流、肋间神经痛、焦虑症、胸膜炎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体位、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心绞痛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常因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加重。伴随冷汗、左肩放射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改善血流,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需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 2、胃食管反流 平卧时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可产生烧灼样胸痛,多伴反酸嗳气。可能与晚餐过饱或高脂饮食有关。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可抑制胃酸,莫沙必利片促进胃肠蠕动。睡眠时抬高床头,睡前3小时禁食。 3、肋间神经痛 胸椎退变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能导致单侧沿肋骨走向的刺痛,咳嗽翻身时加剧。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加巴喷丁胶囊缓解神经痛,局部可贴敷。避免突然转身等牵拉动作。 4、焦虑症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引起心前区闷痛伴窒息感,无器质性病变但症状真实。阿普唑仑片短期缓解急性发作,帕罗西汀片调节神经递质。腹式呼吸训练和正念冥想有助于改善症状。 5、胸膜炎 肺部感染或结核累及胸膜时出现呼吸相关性锐痛,可能伴低热咳嗽。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洛索洛芬钠片消炎镇痛,必要时需胸腔穿刺引流。保持半卧位减轻呼吸牵拉痛。 夜间突发胸痛需立即停止活动保持静卧,持续15分钟不缓解或伴意识改变时应呼叫急救。日常需监测血压血糖,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戒烟限酒。记录疼痛发作特点、持续时间,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伴随症状,完善心电图、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